思想的碰撞必定会推动语文课堂的新高度,在国培学习的这段时间里,通过不断的研课磨课,展示点评,修改实践与学习,我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体坊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收获颇丰。

一、特色与亮点
1.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在第一次线下集中培训中,我们有幸聆听专家讲座,使我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专家的精彩讲解,让我们明白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课例研磨提供了理论支撑。
2.团队合作,共同成长
全体坊员通过团建活动,提高了凝聚力。为了更好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深入研究,我们将50个坊员按照所属单位分成五个小队。各小队推荐队长,并为小对取名,设计小队队呼。通过分组合作,我们坊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团队,大家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能力。
3.反复研磨,追求卓越
在二次线下集中学习中时,每个小组带上自己的教学设计初稿进行展示。我们不断展示、点评、修改课例,每个小队的所有老师,全员参与点评,全员参与研课磨课,力求第二次展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为了打造一节精品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有争议,有分歧,我们在争议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在讨论中学习进步,有的老师加班加点,培训回到家还在研磨课例,学习劲头十足,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让我们明白了研磨教学设计的艰辛与乐趣。
4.学以致用,精品课例进课堂
每个小队经过第二次集中学习研磨出来,都要实践与课堂,因为适合学生的设计才是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第三次的集中培训,展示课堂实录,通过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再次进行点评,指导,打磨,制定出更加精彩的教学课例。
5.对准课标,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例研磨过程中,我们深入解读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低年级段的课例,我们关注语文要素的融入,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和语文要素的深入研究,通过课堂实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我们还将新课标和语文要素融入到教学评价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多个维度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6.创意无限,激发潜能
在课例研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创意,通过一个个活动任务、情景创设、创意表达和阅读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力。我们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活动任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注重情景创设,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我们的课例设计,任务、活动都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为主,让他们展示个性和创造力。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写作、绘画、表演、讲故事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注重阅读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任务,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二、总结与反思
1.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课例研磨,我们深入理解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例研磨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持续反思,追求卓越
本次课例研磨让我们认识到,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追求卓越。
4.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5.传承经验,辐射带动
我们将把在课例研磨中学到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共同进步。
总之,本次课例研磨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缘自“苦磨”来,磨课、修改、再磨课,在一遍遍反复推敲,在一遍遍创意启发中,我的课堂绽放了光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其中所凝结的是所有老师集体的智慧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