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诗歌在当今社会式微?以其无深情也!

在历代诗歌作品中,思乡与爱情一样都是经久不衰的主题。时至今日,诗歌却在我们这个社会日渐式微,追根溯源,恐怕也与这两大主题的没落有着不小的关系。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聩,五味令人口爽。”物质生活的丰富、便利,也就逐渐养成了现代人的重口味,对于诗歌那种云里、雾里、梦里的朦胧之美自然是难免会产生疏离的。


就爱情来说,对于当事的恋人,讲求的是心跳的感觉;对于目睹耳闻的观众,能激发兴趣的是故事的曲折、缠绵。因此,“文似看山不喜平”,爱情跟写文章一样,不折腾出些风波来,就少了个中的滋味。但说到折腾,得强调一下,此折腾又非彼折腾也。现代人也有折腾,但多是从“财色”二字出发,于行为上造成对世俗、理念的“大胆”突破。因此在我们这个社会,写小说尚可,尤其以写《金瓶梅》、《小时代》这样的小说为大可。至于诗歌,世人难免要嫌它隔鞋搔痒、寡淡无味的。但看当下,大家都把“文艺青年”一类的人呼为“闷骚”了,试想在一个可以“明骚”的环境里,暗又岂如明好呢?!因此,“文艺青年”们竟是能悔悟的好,及早弃暗投明,方能与众人一较长短,大家各骚其骚、骚骚与共。


说到思乡,现在时值中秋,正是我中华大地人潮奔涌的时候,东去西走、南来北往,谁不是思乡心切、心动、心急呢?但可惜大家思乡的碧海都卷作归家的巨浪了,于诗歌又岂留有涓滴哉?即便是那没条件回家的,打个电话、视频聊会天,比闷声蹙额写首酸诗,岂不更能消解乡愁?因此上,不必怪乎时人没有诗情,其实是大家的生活无此需要。


要写出好的诗歌需要有某种深刻的感情,但当下的社会生活难当其任。要欣赏诗歌,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可惜习惯了重口味的今人也已无此感官。诗歌之式微,确有必然的因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雨季角马来,旱季角马走。春暖燕来,秋凉燕走。不能改变环境,就迁移到适宜的环境。 石缝树木曲而向生。不能改变环境,就...
    青年中医成长录阅读 226评论 0 0
  • 烟花柳巷,一座花楼处于闹市之中,相传曾有小盗慕名至此,然,从此绝迹于世,世人皆惊骇,后更是无人踏入此楼。 越是如此...
    南小歌阅读 1,190评论 4 8
  • 原来以为“谢谢”、“请”这些就是礼貌用语而已,表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但今天学习了三个充满魔力的关键词,对他们的作用又...
    111找到真实的自己阅读 17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