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谌基平
还没有到理性分析,考验知识储备和比拼分析能力的时候,早已经被傲气顶着脑袋,作出了投降的指令:这事一看就不靠谱,简直浪费我的时间。
是的,这样的念头曾经无数次在我脑海里闪过,从而连进入战营的大门都没有,就错过了好多个本应属于这个时代人的机会。
是的,比埋头苦干更为重要的,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除了由个人的价值观作为导向以外,对未知事物的冷静客观分析,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而并非傲气上膛后的盲目。
08年我上大二的时候,我正一股劲的在学校做着外卖的小生意,为每天能送几十上百单而兴奋着。隔壁宿舍一哥们经常跑到我们宿舍来说,他又帮哪个哪个同学在淘宝上代购了一双鞋子,他的买家信誉已经有两个钻了。我听了不屑的一笑:整天有时间帮人买这买那,不如踏踏实实的干点实在的事。
那时候淘宝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和学校附近的商品城一样的地方,不过是一个可以买东西的网上商城而已。而事实是,直到09年我才第一次注册淘宝账号,也就是说那时候才登陆过淘宝网。而在此的将近两年前,我在没有做过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对此下了定论:不靠谱。
后来,又听到隔壁宿舍的同学说,说学校有好多的女生在校内网上卖衣服。我听了又是扑哧一笑,校内网卖衣服可靠吗?
过了几个月,我的外卖生意倒闭了。导火索是我不满大排挡老板的做事方式,总是把订单弄错,不是下错了单,就是时间上无限的拖延,我认为他在故意整我,所以我说不干了。也想过找其他老板合作,但当时考虑到即将要离校,索性就算了,本来就是一门小生意。
后来慢慢的才知道,过去那种 靠电话和短信订餐的方式,每天几十上百的订单,再加上他餐厅本身的订单,不出错才怪。而我哪怕稍微懂一点点互联网知识,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比如我和老板建一个qq群或花点钱买个简单的 erp软件,这样订单的处理就不会那么的粗放;比如我可以通过校内网来推广我的订单,这样可以迅速把规模翻一番;比如我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提前收帐,就不会每天为记账弄的焦头烂额,不是丢钱就是对不上账。
然而这一切我都不知道。后来开玩笑和同事说,如果08年我坚持把外卖做下去了,现在应该是第二家饿了么了(饿了么是09年在上海交大,由三个学生创办)
反思;我是真的不知道吗?非也,因为对互联网的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以为互联网就是一个聊聊qq,看看电影的东西。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了呀,但总归还是自己内心的傲气,觉得自己当前做的事已经很了不起了,互联网那么远的东西能帮到我什么?
对未知事物的抗拒,对未知的不屑,这是致命的缺点。
在2013年微信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我同样又意识到微信公众号这东西可以用来点餐,这块应该不错。但基于当时微信公众号的接口功能很弱,没有办法做订单的接收和自动分发,我随便问了公司一个不太合格的产品经理,于是就放弃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有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还有很多独立app是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啊,除了独立app,还需要有硬件,erp管理软件等东西,这些东西配上套,通过移动app实现订单推广,接单,订单分发才能实现。
包括2013年我从实际生活中看到了拼车的市场,11年的微博,13年的微商等等,09年想过把大学城所有的店铺搬到互联网上,08年想过在餐厅的餐桌,菜谱上打广告。大抵因为自己的傲气上膛,就轻易的把它们给击毙了。11年的时候我还做过三个月的淘宝,当时已经做到了三个钻,也是因为觉得这个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就草草丢了。
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拼车市场是这样的玩法,可以做成上千亿级别的滴滴出行;微博是这样的玩法,可以做成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草根红人;微商是那样的玩法,可以快速建立直销渠道;淘宝是那样的玩法,一门小生意可以衍生出估值10几个亿的三只松鼠。把店铺搬到网上,原来可以做成上百亿级别的美团。在餐桌菜谱上做广告公司,也可以做出一家估值上亿的桌联网。
当然,不能说这些机会我去抓了,就一定能抓的好,这依然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但这些事情总结下来给我的教训是:比“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做什么”,而决定“做什么”取决于你“信息的广度”,能否抓住机会,又取决于你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累积锻炼出来的能力,但问题的核心是:对未知不够谦卑,对傲气无法克制。如若这点无法突破,那么依然会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上。
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跌宕起伏之年,上半年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下半年变成了一名创业者。这种角色的迅速转变,曾让我有段时间难以适应,想过自己是不是太过着急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这种自我扭转速度的确是过大,但如若忍受不了这种痛苦,那么势必会影响成长的速度。
然而这种快速的成长,快速的自我冲击,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