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舜壹说过这样一句哈,我十分认同:“婚姻生活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分帐单,一部分是滚床单,还有一部分是分摊责任。”
①
徐志摩只活了34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追寻自己心中那可笑的所谓的绝对纯粹的爱情。他觉得爱情不能还有任何杂质。为此,他不惜抛妻弃子,多次背叛家庭,与世俗道德为敌。可是,最终他也未能如愿,这值得我们深思。
1921年秋,英国伦敦,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之后,他就提出跟妻子张幼仪离婚。可是那时候的张幼仪,已经怀孕2个月。徐志摩要求她打掉孩子。甚至为了劝张幼仪离婚,他拿起来自己的文学武器对着她,信中写道:无爱之婚姻,无可忍。一个女人最悲惨的经历,也不过如此吧。
可是造化弄人,多年后,徐志摩又爱上了陆小曼,一个有妇之夫。他同样拿起来文学武器,对着陆小曼的丈夫,劝他离婚,他说道:无爱的婚姻,是有违道德的,不值得维系。
痴情者落泪。负心者欢喜。徐志摩,真的活得太过自我了。
②
1913年,徐志摩16岁,那时徐家世代经商,名声不错,还是浙江首富。一天,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张嘉璈到徐家作客,见徐志摩颇有才华也长得不错,就心声撮合之意:“家中妹妹张幼仪还未出嫁,和你家大少爷定下一门婚事如何?”当时的社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便定下了这桩婚约。但是这却是张幼仪悲惨故事的开始。
徐志摩见到张幼仪第一张照片的时候,只说了5个字:乡下土包子。
2年后,徐志摩和张幼仪,举办婚礼。但是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却静得可怕。15岁的张幼仪苦等一晚都没有等到所谓的丈夫来。新婚之夜,他竟然跑去亲戚家过夜。虽然是对婚事不满,但是15的张幼仪又有什么错?
徐志摩受过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一直是排斥的,加上张幼仪性情乖张,也就导致了他们三观不合,终究只能是悲剧。虽然跟张幼仪是夫妻,可是徐志摩都没正眼看过她一眼,甚至跟仆人都能有说有笑,一看到张幼仪,立马一脸嫌弃。
尽管如此,张幼仪依旧为徐志摩生下一子。但是徐志摩似乎根本不在意,结婚4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能在外过夜就绝不回来。张幼仪的生活实在是让人心疼,可是她除了在徐志摩眼里一文不值,在外她却频频被称赞。甚至连徐志摩的好友梁实秋也表态:“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难道,真的是别人碗里的饭比较香?
可是徐志摩就是讨厌她。
③
1916年,徐志摩获得海外留学资格,他开心极了。开心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满足自己对西式文化追求;二是,终于可以远离妻子,追求自由。那些年,徐志摩过得很是潇洒,游康桥,看罗马建筑。而20岁的张幼仪,在家恪守妇道,盼君归来。
4年后的某一天,张幼仪收到一封信。大意是:独自在外,寂寞难耐,希望妻子来陪伴。于是,张幼仪独自踏上去往英国。她还是抱有期待的,期待丈夫徐志摩有所改变,不会依旧那样冷漠。
但是,事实却是很悲伤,他依旧是那个他。多年后张幼仪回忆录里说道:他冷漠的态度,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张幼仪端茶送水,过得比仆人还辛苦,还动不动就要被骂。张幼仪虽然比较乖张,但是并不笨,她感觉到徐志摩可能有外遇了。但是出于妻子的本分与对丈夫的敬畏,她不敢问。
直到1921年的一天,徐志摩带了一个女同学回家吃饭,全程两个人聊得火热,把张幼仪晾在一边,她误以为这就是徐志摩的外遇。徐志摩当天送走同学后问张幼仪:“你觉得她怎么样?”出于嫉妒和吃醋,她说:“小脚配西服,不怎么搭配。”
没想到这句话却让徐志摩勃然大怒,讲她狠狠的痛骂了一顿。
第二天,徐志摩提出了离婚,而当时她说她又有身孕了,徐志摩只留下冷冰冰的一句话:打掉。张幼仪不忍,也不同意离婚。徐志摩竟然直接跑掉了,跑去伦敦找她的外遇——林徽因。
张幼仪的直觉并没错,但是她对象不是那个女同学,而是林徽因。
④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个朋友的女儿,当时她才16岁,面对老套的徐志摩的攻势,根本无法招架,也生出了朦胧的情感。所幸,林徽因的父亲并不同意他们交往,越是暗地里带着女儿偷偷回国了,这也让林徽因逃过了一劫。
但是这段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张幼仪在徐志摩逃走后去了德国柏林找哥哥,次年,为徐志摩生下第二子。刚生完孩子,没良心的爹却送来了离婚信。一封接一封,根本不让张幼仪拒绝的机会:“请立刻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无奈之下,张幼仪终于决定放手了,7年的悲惨婚姻,宣告结束。
总算恢复单身的徐志摩立马回国,要对林徽因展开猛烈的追求。但这是,林徽因已经“移情别恋”,成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女友。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
其实,两人本来就有婚约,梁思成也是一个大才子,虽然没有徐志摩浪漫,但是为人实在做事靠谱,结婚是上上人选。徐志摩肯定不甘心啊,于是就出现了很戏剧化的一幕。
1923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图书馆约会,徐志摩假借“讨论学术”之名,硬生生的来当电灯泡,很怪异的3人会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是尴尬。最后也是梁思成实在忍受不了了,在一次约会的时候,在门上写上:“情人约会不想被打扰。”这才让徐志摩不甘离去。
⑤
可是徐志摩的伤心并没有持续多久,没过几个月,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徐志摩欠张幼仪的情债,陆小曼帮她讨回来了!
陆小曼是有妇之夫。丈夫是王赓,在英国留学时还是徐志摩的好同学。王赓回国后,在军队任职,为人恪尽职守,是工作狂。相反,陆小曼是上流名媛,出了名的交际花,“玩”心很大。而且还要求:玩得高级,有情趣,有诗意,有品味。明显王赓不满足她,而徐志摩,可以。
一个巴掌拍不响,于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就开始频繁接触。徐志摩经常跑去找王赓,邀请夫妇二人游玩,起初王赓还能应付下,后面实在抽不开公务了,就跟妻子陆小曼说:“我真是有公务在身。这样,以后都让徐志摩陪你玩,你看如何?”
这不正是徐志摩和陆小曼所希望的吗?
又过不久,王赓又被调去哈尔滨当警厅厅长,夫妻二人分居两地了,这可让徐志摩开心得不行,两人时常在书房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他们丝毫不顾忌被人的眼光,一起出入娱乐场所,甚至私定终生。但是婚外情这种东西,不论何时何地,都是败坏道德的行为。而且纸包不住火,远在哈尔滨的王赓听到消息:陆小曼和徐志摩有奸情。那时的王赓可是在军队身居要职,要杀一个徐志摩,根本没压力。徐志摩知道后吓得要死,立马跑到欧洲避难去了。
⑥
徐志摩虽然风流,但是为了爱情也是情愿飞蛾扑火,不惜一切。1926年,徐志摩又回国了,他拜托一个他跟王赓的共同好友刘海栗当和事佬,在饭局上,友人刘海栗对王赓进行劝说。“男女结合的基础是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两个月后,王赓同意了陆小曼的离婚要求,徐志摩抱得美人归。或许你会说,徐志摩应该很幸福了,找到了真爱。也许爱情上徐志摩胜利了,可是生活上他的折磨才刚开始。、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的上流名媛挥霍习惯依旧在,怎样奢侈怎样来。笔墨必须是北京最昂贵的,手帕不是进口的不用,出门六人大矫才肯走。还不仅如此,她还是赌场的常客,还养戏子。陆小曼1个月开销是500大洋,而当时,普通百姓一年收入才4大洋,相当于一百多号人1年的收入。
徐志摩的那点家底早就挥霍光了,没办法,只能出去谋生养陆小曼,毕竟这是他的信仰啊。而这时,因为徐志摩赚钱来回奔波没有时间陪陆小曼玩,被她抱怨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徐志摩一定要和陆小曼结婚,是不被徐家认可的。所以他们婚后,并没有徐家的接济,生活越发艰难。最惨的时候,徐志摩一整个夏天只有一件衬衫穿。而其他钱,全都陆小曼拿去潇洒了。
到后面,潇洒成性的陆小曼开始吸Y片,这种东西,一旦染上就是无底洞。徐志摩再也受不了了,他累了。
一天他教书回家,看见陆小曼在吞云吐雾,于是劝了几句,没想到陆小曼就暴起,拿起烟枪直接砸过去,“砰。”,徐志摩的眼镜碎了,他的心也碎了。
他弯腰捡起眼镜,提起行李,失望离去。这或许就是命运的轮回?
那天,徐志摩突然想起了林徽因,知道他几日后在北京有一场演讲,决定去赴席。1931年11月19日下午,他登上一架飞往北京的飞机。可是这架飞机,遇见大雾,撞了大山,无一幸免,这也成了他最终的归宿。
这一年,徐志摩34岁。不知生命的最后一刻,徐志摩可曾后悔过?我想他终究是后悔过的。因为不克制自我,所以对顾家的张幼仪毫无责任感。因为不克制,对陆小曼无底线太过宠溺。这样的婚姻之火,终究是会熄灭的。
前人之鉴,后人之师。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关于婚姻,起于爱情,坚守于责任。自律,才能让人生更加有序而精彩。
对于徐志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评论区告诉我,期待你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