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学习钟杰老师《打造家校共育的绿色通道》有感,特以记之。
一、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
1.设立健康的家校关系目标。目标指引方向,健康的家校关系离不开健康的家校关系目标。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与家长沟通,沟通的动力往往是任务驱动,而非朝着一个终极的关系目标而努力。目标模糊,沟通轨迹显著,但收效甚微!如果在与家长沟通前,先明确家校关系目标,或许效果会更明显!合作的民主型家校关系,更为推荐!
2.建立合理的家校关系期待。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如果对对方期待过高,都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会“错过”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的良好契机,不利于双方民主的关系形成!
二、全面充分地了解家长
1.了解家长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正式沟通前,可从家长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对孩子的要求等方面尽量做到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现有数据,对家长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作一个预设,以便沟通时做到有尺有度。
2.了解家长是有效拟订沟通策略的前提。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可多运用战略思维与家长沟通。那么,可在全面了解家长的前提下,拟订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包括沟通方式(是否面对面;是否电话联系;是否文字沟通)、沟通角度、沟通时长、沟通时间、沟通地点、沟通风格等,既向家长展示了班主任的专业,又展示了班主任的“大爱”!
三、与家长进行非暴力沟通
1.观察:以往的家校沟通是否存在暴力沟通倾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方法前,需要对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做一个客观地观察与调整,避免出现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一番却不能收获进步的果实。
2.四步实现非暴力沟通。一是不做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与家长沟通都会采取电话沟通。如果家长接到班主任电话,便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学习或行为上的价值判断,家长因无法观察班主任的表情,更多的只能从语气或文字上去领会班主任要表达的意思,往往还是不好的评价。那么家长听到后,无疑是激起了家长的“怒气与怨气”,那么这将是一个失败的沟通开头;二是客观描述。此时,班主任摇身一变,仿佛就是在和家长“唠嗑家常”,客观陈述事实,打开家长的“话匣子;三是表达需要。前面的两步可看作是“铺垫”,此环节是关键环节,重在激发家长的同理心,为下一步作铺垫;四是提出请求和建议。在提出请求后,还应向家长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建议往往是家长最迫切需要的,降低家长的困难心理,提高家长的执行力度。多运用一些礼貌用语,如劳烦,烦请……处处可见民主的家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