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要给孩子培养好习惯,那么提到坏习惯,家长会焦虑紧张。我们常常担心的坏习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有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正常生活,甚至长大了影响到工作,他们缺乏从现实人际交往中收获快乐的能力,而游戏正好能带给他们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其实真实的世界远远比虚拟的世界有趣,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是不敢进入真实世界呢?
当婴儿时期开始,妈妈就是婴儿的整个世界,如果婴儿能被妈妈看见,他就能够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就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如果从小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又不断重复体验挫折,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就沉浸在安全的网络世界而不愿出来。
很多固有的坏习惯都是在对爱的呼唤: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母亲当着孩子的面抱怨父亲,数落父亲的不是,儿女小时候可能很听话,长大后男孩子就会成为妈妈口中的那个不好的爸爸,而女儿会找一个像妈妈口中爸爸那样的老公。父母说的话就是全然的相信,在情感上也自然接受父母。如果意识不被允许,内在潜意识就会补偿,然而潜意识恰恰又是支配行为的,所以就变成了外在行为上认同那个口中的负向爸爸,用以弥补情感上无法认同他的缺憾。
奥巴马一岁时,父亲老奥巴马抛弃母子去哈佛读博士去了,后来两人离婚,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又回到大学继续读书,一边带孩子一边读书生活很艰难,老奥巴马从没有支付过抚养费。但是她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老奥巴马的坏话。相反每当提到老奥巴马时都是说他的优点,她对奥巴马说:“你的爸爸聪明幽默,能歌善舞。”奥巴马10岁那年,一生唯一一次再见到父亲,还是和父亲争吵结束,安却对奥巴马说:“不要恨你父亲,他很爱你,只是有点固执”“
奥巴马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内心仍然建立起了父亲的正面形象,同时母亲口中父亲的优点在奥巴马身上都体现了出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宽容和豁达。
后来奥巴马的母亲再婚又生下一个女儿,继续求学,奥巴马跟随过着漂泊的生活,直到母亲52岁时因病去世。奥巴马说:“自己的母亲给了我100%的爱,是影响自己一生的人,从小到大看着妈妈工作、读书,养着他和妹妹,长大后才知道妈妈和所有人一样,也曾经自我怀疑,也曾害怕,有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妈妈战胜了那些艰难时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意味着我同样能够克服那些艰难时刻,是妈妈让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离异的家庭本来就是有缺陷的,所以带孩子的一方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多给孩子树立正面的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每个人都有坏习惯,导致行为的结果,是曾经形成的心智结论,鼓励孩子接纳不完美的大人,孩子也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也依然有家人爱自己,也值得被尊重。”孩子反而因为接纳度高而获得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不管行为是否有缺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重点是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坏习惯背后,是表达匮乏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