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主性,有思考,有探求。
在林妹妹的帮助下,宝玉解决了很多的人生困惑,成长了不少。
但宝玉是不会满足于此的。 人是一种永远无法完成自己的生命,未完成性和待完成性是人身上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宝玉身上,这样的特征就表现得比较明显。
宝玉爱怜着他周围女性的生命。别人笑他痴,但宝玉其实不痴,他这样做,有他的小九九。他对女孩子们好,希望的是等他死了,能得到了她们哭他的眼泪,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再不要托生为人。
他对袭人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袭人没有理他。这个时候,他的心里也许是有些不忿吧。但没过多久,他便知道自己想错了。
一日,他想找龄官唱一套《牡丹亭》里的“袅晴丝”,被龄官拒绝了。紧接着,他便看到了龄官和贾蔷两人在秀恩爱,他也饱饱地吃了一次狗粮。这时,他便知道自己和袭人说的竟是错了:“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
这就是宝玉“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的故事。
能葬宝玉的,只能是林妹妹的眼泪。宝玉渐渐地也就明白了这点。但是,当宝玉悟到他不能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后,他是不是就不去悲悯和呵护她们的生命了呢?
我们看到,宝玉并没有在识了分定以后,就对别的女孩子不理不睬了,他一样在关心着他们的命运。
需要说明的是宝玉的这种关心,并不是花心。林妹妹已经用“呆雁”点醒过他,他后来也对林妹妹表达过自己的忠贞不渝:“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如果说,宝玉之前关心女孩子们,可能还有点儿私心,希望死时把他们的眼泪全得了;那么,当他情悟梨香院后,这样的私心他已经自知没有实现的可能,那他为什么还要对所有的女孩子那么好呢?
是啊,照我们常人来想,做一件事情得不到好处和利益,做他干啥呀?可以说,宝玉之前对女孩子们的好,不是痴;当他情悟后,还对女孩子们好,这才是痴。做一件得不到好处和利益的事,这不是痴是啥?
但宝玉就是这样痴,不带任何目的性去关心女孩子们的命运,不求回报,恐怕只会嫌自己做的不够。
不知情悟之后的宝玉,是不是想到了林妹妹对他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但我着实想用这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来赞美一下宝玉。
当他想着得全了女孩子们的眼泪时,他对女孩子们的好,就是“有立足境”,他的行为还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这时,他对女孩子们的好,就不是纯粹的,也就不是干净的。
当他明白了不能全得女孩子们眼泪后,他还对女孩子们好,这就是“无立足境”了,他行为的发出不是建基于目的性和功利性。这时,他对女孩子们的好,才是纯粹的,才是干净的。
当宝玉摒弃了功利性和目的性,而去对女孩子们好时,他得到了又一次的成长。在这样的成长中,他生命的自主性越发显现出来。生命自主性的成长,最终让他跳出了尘世的种种束缚,飘然出世。
把我们的生命与宝玉的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命里,有的是太多的“有立足境”。所以,与宝玉比较起来,我们的生命也就多了很多的不干净。
为了我们的生命多些干净,所以——
去爱吧,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
工作吧,像不要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