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琴悦星球。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打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各家银行陆续发行净值型理财,甚至有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年化收益超过了10%,很多人想买但是不知道净值型理财到底是什么?风险大不大?今天琴悦来和您聊聊净值型理财那些事儿~
预期收益型理财VS净值型理财
一说到理财产品,作为客户的第一反应往往是“91天预期年化收益4.25%”这样的理财产品。确实,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前,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有着预期年化收益和固定的期限,给客户一个收益的心理预期。
这样的理财产品就好像是一个“黑盒子”,“黑盒子”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底层资产,客户根本看不见摸不着,风险也看不到,客户没有办法得知真实收益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打心里认为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
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所有的理财产品资金都是要投向市场,比如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等,市场是存在风险的,理财产品按照资金投向的不同,风险等级也不同。资管新规落地也就是想把“黑盒子”变成”透明盒子“,让买者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实际情况,净值型理财应运而生。
净值型理财和预期收益型理财不同,这类产品没有固定的预期收益,往往会有一个估值区间,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公布,净值也会定期更新,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及时反应产品的真实价值。
“净值“到底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对净值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尤其是买过基金或者股票的老司机们,一看就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其实理财产品的本质就是银行集中客户的钱,去买产品做一些资产配置。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把钱交给银行专业的投资经理去打理,理财产品也就是一些金融资产的组合。这个组合到底怎么去计算它的价值呢?那就是净值!
其实净值这个概念在基金中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词汇了,度娘是这样定义的:基金单位净值=总净资产/基金份额。净值型理财算法和这个差不多。
举个例子来说,净值型理财的初始价格一般都是1,当投资组合收益发生变化的时候,产品的净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产品盈利10%,产品净值为1.1;产品亏损5%,产品净值为0.95。投资者通过查询产品净值,就能直观了解产品的收益情况,明晰产品的风险。
净值型理财到底该怎么买?
资管新规已经明确要求:资管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未来,理财产品市场的预期收益型理财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理财产品转化为净值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面对净值型理财的发展趋势,作为投资者来说,购买净值型理财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选择资管能力强的银行
资管新规落地后,产品必须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那么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能仅仅看产品的收益,银行的资管能力应该作为投资者选择产品的第一考量标准。而且资管新规也要求各家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只有资管规模达到一定量的银行才能成立理财子公司,所以有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资管能力都差不到哪里去。每个季度和年度,普益标准都会对所有银行的理财综合能力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银行都是投资者值得信赖的银行。其中,兴业银行已经连续9个季度获得银行业理财综合能力排名第一,而且兴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中目前已出现年化收益超过10%的产品,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在选择银行的时候,也可以去官网查询该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的历史业绩作为参考。
2、做好风险评估
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银行都会让客户做一份风险评估问卷,而且问卷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务必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才能将产品风险等级和周期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时间相匹配,避免出现被高收益蒙蔽购买了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范围的高风险产品。而且问卷有效期时间为一年,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
3、关注产品的净值和底层资产
由于部分银行的净值型理财是滚动发行,在购买前和购买后都需要关注产品的净值情况,购买前观察净值可以了解银行的资管能力,购买后观察净值可以实时了解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
目前很多净值型产品已经出现部分投向权益类市场的情况,在购买产品之前,可以通过产品说明书或者咨询理财经理了解产品的底层资产分配情况,看产品是否有投向权益类市场,如果有投向权益类市场的情况,那么产品可能会出现净值波动比没有投向权益类市场的净值型理财大的情况,这样能够更好地管理好自身对产品的收益预期,避免出现产品收益波动而产生的情绪上的焦虑。
写在最后
资管新规已经逐步落地,银行理财转型时代已到来,如果你还在购买预期收益型理财,那么还没有转变观念的你等预期收益型理财下市的时候,可能很难适应新的时代。那么不妨在现在拿出资产中的一小部分,尝试一下净值型理财产品,小的尝试带来大的改变。
生活就好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如果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尾,会不会缺少了揭晓的趣味?净值型理财就像这一盒巧克力,等着你来揭晓下一颗的惊喜~
附上兴业银行近期净值型理财收益快报(仅供参考,具体收益以产品最新公布净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