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103个想法
上篇《道经》三十七章
不懂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大道无言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
不可、不可、不可、不可…………世间那么多不可,又有什么是可的。
>本性不可改,运命不可变,时间不可留,道不可闭塞。
第二章 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 故有无相[2]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3],前后相随,恒也。
>> 1.本章讲矛盾和转化是永恒的,而且这种矛盾不断变化、相互转化。所谓的“道”,就在这里
第三章 圣人之治,无为而治
民不争、民不为盗、民不见可欲、民心不乱………没有这样的民!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5]。
本身就笨&平凡,不能再笨再平凡了。
>,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
第五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谨言慎行
>多言[5]数[6]穷,不如守中[7]。
第八章 上善若水,不争无尤
做不到
>居善地,心善渊[4],与善仁[5],言善信[6],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戒骄戒躁戒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8]。
第十章 抟气为柔,明白四达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0
第十一章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有、无、得、失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去彼取此
不知道什么是简单什么是朴素
>越是简单的,越是深刻的;越是朴素的,越是淳美的。
第十三章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失之桑榆,收之东偶。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亏而复满,这也是圆满。人生有圆满但没有永远的圆满,有时为了片刻的圆满要忍受持久的缺憾。所以,与其执着于圆满不如学着怎么面对缺憾。
>月满则亏,人生没有圆满。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归零
>致虚极,守静笃[1
静!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5]
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十八章 道废仁出,慧出大伪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大道[1]废,有仁义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庄子一生,保持真我,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看透生死,法天效地,与自然大道共存。
第二十二章 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争…………戒骄戒躁戒争戒多言。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5],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5],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者,希言自然
>> 希言[1]自然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结束是必然,重要是过程。尽量让每一天都值得,每一刻都开心。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戒骄戒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五章 寂兮寥兮,道法自然
不知道什么是自然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戒骄戒躁
>轻则失根[4],躁则失君[5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不懂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第二十八章 知荣守辱,为天下谷
不懂
>知荣守辱,为天下谷
第二十九章 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无欲则刚
>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勿矜勿伐勿骄勿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难知人更难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既无意义也没必要,重要的是自胜。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1]
坚守原则底线才能走的长远,不困不惑不迷茫。
>不失其所[3]者久。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君子之交淡如水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有道理
>将欲歙[1]之,必固[2]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柔弱胜刚强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不懂
>道常无为[1]而无不为
>> 不欲[4]以静,天下将自定
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不懂
>上德[1]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2],是以无德
有道理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9],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以下为基
金刚石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有终成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3],有生于无[4]。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坚韧努力慎独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冲气为和
不懂
>道生一[1],一生二[2],二生三[3],三生万物。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不懂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3]及之。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身体健康最重要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1]孰多?
得[2]与亡孰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戒骄戒躁
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
谨言慎行谨言慎行谨言慎行
>大辩若讷[4]。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罪于纵欲,知足常足
感觉自己是最棒的!自己过的很幸福很满足很开心!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不出户,难以知天下。想到的、听说的、书上看到的、这些跟自己亲自去体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知行合一,行比知更重要。
>不出户,知天下
不太赞同
>不窥牖[1],见天道[2]。
其出弥[3]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4]而成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不善吾善
绝大多数人还是有私心的,理解就好。圣人太少,几世几代出几个,仰望就好。
>圣人无常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不理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不信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2]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希望健康平安好运
>生之徒[1],十有三[2];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而常自然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第五十二章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不懂
>见小[7]曰明,守柔曰强[8]。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9]。
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大道甚夷[3],而人好径[4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打好基础最重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人生本该喜多悲伤,但却常常过的悲多喜少。这就是矫情!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
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
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
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
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
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
阴阳不交,伤也。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可我就是个话唠,什么都想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和光同尘
>和其光,同其尘
做不到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个人终其一生能做到好静无事无欲都很难,何况是全民。所以,无为而治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还是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的。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姐姐最喜欢的话。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好必有坏。接受坏的,珍惜好的,心怀期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戒骄戒躁戒骄戒躁戒骄戒躁
>方而不割,廉[8]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9]。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者,长生久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早服谓之重积德[4];
重积德则无不克;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没有烹过小鲜,估计会烹焦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小见大,小事做不好大事也难成。
>治大国,若烹小鲜[1
第六十一章 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小国也会想着变强大,不想一直被大国牵制。依靠是暂时的无奈之举,变强大才是正确的长远的选择。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6],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为天下贵
花言巧语须警惕。比起美言更喜欢直言箴言谏言。
>美言可以市尊[3],美行可以加人[4]。
没有仔细看过花开花落
>花开花落
第六十三章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做好小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不能自大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3],故能成其大。
不能轻易承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不想扫屋也不想扫天下。懒懒懒。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聪明人懂得由细事到大事的道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喜欢最后一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耐心谨慎小心细心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六十五章 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不懂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4];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喜欢苏轼
>苏轼的人生如此多艰,但他个性豪放,胸怀豁达,修养很高,面对所有这些不幸,他都能做到坦然接受,达观以对,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坚韧追求,保持着超越于物外、淡泊于名利的一份超然,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游刃有余,洒脱自如。
第六十六章 以其善下,为百谷王
戒骄戒躁戒争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不是应该敢为天下先吗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希望更勇敢,希望涨工资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用人之力
不武不怒不争
>不争之德,用人之力
第七十章 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越简单越深刻越有用越没人懂越没人做。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感觉自知很难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6],自爱不自贵[7]。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插图]然[4]而善谋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 夫唯无以生为[4]者,是贤[5]于贵生[6]。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能屈能伸不固执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有道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1]之,下者举[2]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5],功成而不处。
第七十八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不苛责别人,也不苛责自己。反思自省但不否定。
>是以圣人执左契[1],而不责[2]于人。
第八十章 甘食美服,安居乐俗
乌托邦
>小国[1]寡民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不往来就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纠纷没有纠纷就没有战争。但不往来就没有进步不进步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打。所以,保全自己最佳的方式不是自闭而是融入,要学会处理矛盾、保持自我 、变得强大。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宁愿被真相伤害也不愿被谎言欺骗。
>信言[1]不美,美言不信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4]。
点评
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