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往泸定县,一路上两边植被渐渐没那么绿了,山上有白色山石裸露,偶尔路边还能见到滚落的山石,但不影响交通,路不错,318国道此生必驾,以前对于司机们来说,上318是个挑战,往西藏的路上车很多,还有自驾的,骑车的,步行的,我纳闷西藏有多大魔力吸引这么多人去,司机二林一句破天机:人可以缺氧,不可以没信仰。
透过车窗大家领略下自行车队的风彩,对他们羡慕不已的同时,更多是崇拜。
知道今天到泸定县,泸定桥必去,我就做功课,百度上查有关泸定桥的一切,在我原来认知中只是看电影《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伤亡残重,对面的国民党军队机枪扫射,几根铁锁链令无数红军掉进湍急的水中,让人心疼不已。今天看真正沪定桥,我来给你补一课。
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1]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3]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建设历程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山珍海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军队频繁调动在这里形成梗阻。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
泸定桥康熙起的名,写下了碑文,汉藏贸易交通从此更火热。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今天看水波光影,还没到雨季,大渡河发起怒时走上桥心惊胆战,现在是景点安全多了,1969年以来经过四次修缮,尽管如此过去桥我腿都酸了,别笑我胆小,桥上人素不相识但不稳时都会不由自主去扶身边人,没人嫌弃,你想对人笑他都没空看,注意力都在脚下了。
过去桥是泸定县城,卖啥的都有,我们还和队友一起去买了双安踏鞋呢,泸定有个很大的KTⅤ广场,两条廊下坐满了人,有打牌的,有对歌的,白天如此闲适,让我们羡慕不己,等我们老时不再为孑孙所困奔波,健康康想去哪随时走起该是多美!
写到这不得不说我们一个队友,上海人,之前是医生,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拄双拐来西藏旅行,午饭时和同桌人有说有笑,吃罢饭夹起一支烟姿态优雅的抽起,让我想到一句话身残心不残。我们旅个游总是有无数个理由出不来,看看这位女士你啥都能放下了吧‘
在泸定枇杷,樱桃最多,樱桃晶莹剔透,肉厚核小,而且价位不高,公路两边地里枝叶间泛出的黄的红的都是这些水果,且家家种果树,有老农背着框子从山里来景点卖,见了就买上一些,他们额头淌出滢滢汗珠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还有高高矮矮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果,若不是路窄我们随时可以停车去和果树亲密接触的。
旅游车顺着大渡河一直在山里盘旋,远处的雪山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由刚看到的惊诧一路追拍,到雪山触手可及,风也大了,过了贡嘎山一路向上,天更近,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导游把车停下,出了车寒风呼呼,一日四季就这感觉吧,不敢眷恋,拍了两张照赶紧进车,冷得连照片都拍的不尽人意,刚出泸定县车上开空调,这会只觉得车里最温暖。
途中还经过一个红石公园,纯天然红石,但石头会掉色,只有表面象铁锈一样红,用手一摸是黄黄的,有专家说这是一种水微生物所致,所以雨后颜色更艳,这里的河大都是季节河,冬季小溪潺潺,夏季波涛汹涌,此时虽己立夏,但对于这儿还是春天,街边的报春花开的正艳。
我还想说说我们的司机二林,一个看起来朴实憨厚的小伙,最标志的就是古铜色的皮肤,一口白白的牙齿,刚见时不拘言笑,现在我们已是谈笑风生了,二林很幽默,我同学问他在家谁最大,他说他是看眼神办事,听得我们哈哈大笑。同学说他长得象康巴汉子,他说他经历太多不阳光,不骠悍,无颜值,没有那个旅游形象大使清澈的眼神,再说三十多岁的人要养家就靠不了颜值了,我们鼓励他做直播,他说会浪费我们流量的,谦卑。帅不帅,上图论。
晚上宿在康定县城了,再累也得出去转转,了解下本地风土人情,小县城很静,折多河的水很清从上到下贯穿县城,形成一道风景,各个超市都经营着各种味道的牦牛肉,康定大饼,牦牛肉哪的好,不知道?你觉得好吃的就是最好的吧。
我喜欢做饭,所以吃到好吃就会去研究美食的做法,掂着饼子看了看太油,感觉象我们本地回民做的一种油香饼,有卖12的,有卖15的,不是贵,怕胖,河南人爱面食,我还是买了几个发面小饼回了康运酒店,今天太累了,为了不影响明天出行,驻笔了。明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