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陷入一种纠结的状态,那就是难以顺利地将第一部分所提及的一天的食物与后续的食物分类进行有效的衔接。起初,我采取的方式是直接让同学们给自己的食物进行分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感觉衔接之处显得十分突兀,仿佛缺少了一些过渡的环节,让整个教学流程显得不够流畅。
后来,我结合了活动手册上面的内容进行衔接。我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一天仅仅只吃了早餐、午餐和晚餐吗?”同学们经过思考后,纷纷回答道还有水果,甚至还有夜宵等其他食物。接着,我顺势提出:“那么,我们现在这样的记录方式是不是并没有将所有的食物都统计完整呢?那到底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统计更加全面和完整呢?”就在这时,有孩子敏锐地提出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分类,也有孩子提出按照吃的种类来进行分类。这样的引导使得衔接变得更加自然,同学们也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到食物分类的学习中。
在后续的教学中,孩子们还积极地提出了两种、三种甚至四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创造力。于是,我带领着他们一起去深入理解分类的重要原则,那就是不能有重复的情况。我引导他们按照这个标准去仔细检查和改进自己之前的分类方式,让他们学会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分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总体来看,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他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我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食物分类时,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分类的过程中,班级里还展开了一场关于水是否属于食物的辩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思考,同学们最终发现,单纯的饮用水并没有能量,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所以它不属于食物的范畴。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食物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