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已经是中国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会玩电子游戏,21世纪,我仿佛没有来过。
为什么要玩游戏?
人类的好奇心是前进的动力,反应了竞争,梦想,想象和奋斗的欲望。如果以一种开放的方式定义,很多都可以归结为游戏范畴,比如足球,登山,打猎,武术,茶道等等。
电子游戏只是把现实虚拟化了,穿越时空,通过设立规则,提供及时反馈,奖励微小的成功,让孩子们在玩电子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中国游戏界的玉大师说,
游戏设计的本质只有一个词:挖坑。
一款游戏要让人们持续地玩下去,首要任务是让玩家有熟悉感。
在熟悉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具有挑战、令人惊奇的想法就成功了。
最好的游戏是:易玩难掌握。
易玩难掌握,很好地诠释了熟悉度会引起我们关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奇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
电子游戏与大人们对游戏的认知有偏差,它不能够增强肌肉,消耗过剩的体能,而且长时间的玩电子游戏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大人们会担心。所以有很多强烈反对的声音。
时间是生命的切片,生命是时间的微积分。
大量的时间如果投入到游戏中,就没有时间阅读与自我成长。没有时间问风为什么托着候鸟飞翔,却又吹的让他慌张。不会问雨为什么滋养万物生长,却也湿透他的衣裳。
理想的模式是,游戏只是生活的补充和甜品,锻炼身体和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才是重要的现实任务。
未来的行业,具有不可预测性。练习游戏,也是学习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
形势比人强。适应这个时代,小孩子教大人学习电子游戏,或许是减缓老年人变老的一种益智方式。
两代人之间,常常指责“你怎么就是不理解我”,但也都没试图去了解过对方。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同时带来了千禧一代的“佛系”。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绝境和创伤,留下一些行为和思维习惯,子女们抱怨的时候,并不知道父母曾经经历过什么。重新观察分歧,很可能就会找到新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