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行
作者:中州少侠
本文发表在2013-4-25的沈阳晚报的“旅游”栏目上,原文有删减,详见沈阳晚报。未经允许,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违者必究!!!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这首《蜀相》家喻户晓,其中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读来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不禁黯然泪下。值得一提的是,我拜访的千古圣贤之居是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的武侯祠。那里满目青翠,幽雅媚人。可真是一片桃源之景。
才至武候祠前,见门前石坊四个大字好生气派:“千古人龙”,可见题书之人对诸葛孔明的敬仰之深。仔细一看,石坊的两侧刻着一副对联;上联:功盖三分延汉飵,下联:名垂三国仰威仪。心里不禁赞叹:好联!进入武侯祠,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条通天小道,两边花儿齐放,姹紫嫣红,花儿芳香迎面扑来,小道右边是一个小湖,湖水绿波荡漾,湖岸微风拂柳,显然一片春光明媚之景。湖的上面有一支小船,船上有几个满身是箭的草人,谓之曰:草船借箭。想当年,诸葛亮神机妙算,大雾之夜,擂鼓呐喊,镇定自若,胸有成竹,饮酒作诗,草船借箭,何等气派!千百年之后,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可如今,湖面的小船,形影孤单,支离破碎。只留下一种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悲凉。
不知不觉便到了楼阁之前,微风起,四面铜铃作响,铃声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跨进门去,见石碑鳞次栉比,位于石墙之内。石碑上文字清晰可见,字体各不相同。楷体,工整秀气,形体,潇洒流畅,草体,挥笔自如,隶体,铿锵有力。其中一文更是让我驻足良久。碑刻草书,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拔苍劲,龙飞蛇舞。原来这就是岳飞所书写的武侯二表。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随宿于祠内,看到出师表,不觉泪如雨下,彻夜难眠。于是挥涕走笔,一气呵成,才有了被后世争相传阅的《岳少保书出师武侯二表》。诸葛亮先遇明主,后辅佐无能阿斗,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英雄惺惺相惜,岳飞精忠报国,屡挫金军。正所谓: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可惜岳飞不遇明主,又遭奸人陷害,想到自己一生,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屡遭猜疑,不能报效国家,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曲径通幽路,禅房花木深,一个古道之后又是一个古道,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此时,眼前便是一片古柏。古柏高大犹如直插云天,绿荫犹如丹青吐墨,长寿可达千年之久,粗状可比深山老树。一棵棵,一片片,无不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无不是顽强生命的见证,无不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卧龙精神的见证。想诸葛亮一生清廉,忠君报国,勤劳治军,赏罚分明。教育子女也令人称道。《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知被多少后世文人骚客所吟咏弹唱。清代左宗棠有一联:于此中曾定三分大计,后来者能有几个先生?字里行间,对先生充满了敬意!
武侯祠景物众多,我还拜访了粱父岩、抱膝石、草庐、野云庵、诸葛井、老龙洞和众多雕塑等。实在令我惊叹不已。特作一副拙联:千古圣地卧龙岗,万代春秋武侯祠。献丑!(这篇文章作于2008年游于南阳武侯祠后,后经修改,投至沈阳晚报,并被其刊登)
注意:本文发表在2013-4-25的沈阳晚报的“旅游”栏目上(原稿与刊登稿略有出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和用于其它商业目的!违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