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许久没聊天的好朋友突然来找我了。大家就聊聊最近,聊聊暑假,聊聊开学,很自然也很流畅,并没有一丝丝不自在。
这位朋友也已经认识有六年的时间了,什么磨合期什么吵闹什么试探,早已经埋藏在时光里面了。
我们就是那种,消失一年半载不聊天不露面,再次聊天的时候,都能够回归到原来那种状态的关系。
朋友说,她现在突然不想微信聊天了,因为聊着聊着就没话聊了,并不像我们一样,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话题,没有任何的压力与负担。
她还说,宁可去翻看朋友的朋友圈,也不太想点开聊天界面。
我表示赞同,并说,最怕看到的就是:
对方只显示三天的朋友圈…
是呀,放下和朋友聊天的手机,我想了想,微信离我,是越来越远了。
微信,我是用的比较晚的人。早的同学在2012年就开始玩了,那个时候人还不是特别多。而我,因为高考的缘故,一直没有让自己去接触。直到高考结束那个暑假,才正式开始玩。
到现在,也不过是两年的时间。
微信里面的的人,从一开始的一两个,暴增到现在的人七百多个。有的人家人,有的是昔日的好友,有的人是大学同学,有的人是社团的小伙伴,还有的只是萍水相逢的人…
我听说,有的朋友的微信号,一直保持在四千多人将近满员的状态。这样高额度的微信,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商机和机遇,应该提倡和学习。
可是,随着我们渐渐对微信产生了依赖,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聊天工具了。功能包含:付账、购物、骑车、生意、买票…甚至于,后续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社交工具的功能的用途。
功能这么齐全,自然社交也会参杂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我曾经看过我的微信记录,其中每天之前要和二十个人聊天,几乎每一个人聊的都是社团、工作、推文、以及开会…
越是新的朋友,越是聊的越多。
因为大家不了解,我们只能以发消息、等待回复、看朋友圈、再认识这样的方式来认识一个人。
交朋友的方式千变万化,却是渐渐的成为了点赞之交;
了解彼此的方式五花八门,却是慢慢的形成对对方的初步了解;
我们都渴望深入了解对方,可是微信却是让我们成了泛泛之交。
越是元老级的朋友,越是觉得不想打扰。
我担心我的打扰,会得到一个在忙的回复。
我害怕我的打扰,会破坏老朋友的生活节奏。
我希望的不打扰,对你是最好的距离。
曾经不是通过微信认识的人,如今再看时,都有了固定的印象,即使对方有所变化,也不会影响深层评价。
那是因为我们都在私底下有了一段故事,这段故事或许是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做事,甚至是曾经给彼此做过某一件事。
那么微信聊天可以吗?
我想,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因为微信认识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推心置腹的人,又有几人?
有一本书里面说到,一个人的社交圈不过是150人左右。不管你是总统还是村民,你能够真正深入了解并且维持稳定关系的人只有这么多。
那么,在微信里面超过150人以外的朋友,只好把150的精力分成750份。或许,有的人会说,哪怕我的微信上千人,但是我聊天的人也不过几十人。退一步来说,如果没有聊天的必要,那么我们要对方微信又有什么意思呢?
微信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能够即时通讯和全国各地的朋友聊天。
可是,我们也把自己的时间统统分散,曾经交一位朋友,需要经过半年的陌生期、半年的磨合期,还有一年的深交期,至少三年左右,才能做到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方。
而今,这个周期可以缩短为半年、三个月,甚至一个月…
或许,真的有人可以做到一个月速成好朋友…
但是,却没有听过做到一个月速成死党闺蜜…
如今,生活、工作,以及各种事务缠身,我们难以做到离开微信一天两天。可是,我也希望我们有时间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我珍惜微信里的关系,但我更加期待我们私底下的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