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稀一定是生病了?这些错误家长需要避免!
宝宝的吃喝拉撒情况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反映了宝宝的健康情况。今天我们来讨论下宝宝的大便问题。大便干燥家长操心,大便稀家长也操心,当看到宝宝便便比较稀时家长就认为宝宝是腹泻了,消化不好了,就赶紧想办法给宝宝止泻。其实这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有问题的。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宝宝拉稀时家长们常犯的那些错误。
误区一: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非“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若乳母的饮食有所改变,比如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等,或母亲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这样那样的原因可导致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孩子腹泻了,立刻就吃药、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
此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而导致的腹泻,药物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家庭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误区三:宝宝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给药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腹泻,马上会使用药物,这些药物来自:上次腹泻时没有吃完的药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药店的推荐自行购药等。不恰当的医药处理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和人为的药物耐受。事实上,每一次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没有能力总结和辨别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且,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换了一种又一种,白白花钱,孩子受罪。泻是结果,不是病因,所以应治本,不是仅仅止泻。
误区四:限制饮食
婴幼儿腹泻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饮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腹泻的孩子已经丢失了养分,再禁食禁水岂不是雪上加霜。许多腹泻孩子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导致“饥饿性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误区五:滥用抗生素
这就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一旦内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所以,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腹泻的家庭护理与治疗?
1、及早给宝宝补充家中有的适宜液体,包括口服补盐液来预防脱水。
2、腹泻期间,若无呕吐应继续喂养(或者增加母乳喂养),并在宝宝腹泻后增加喂养。
3、识别脱水的程度并及时带宝宝就医,接受新ORS或者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治疗。
4、在宝宝可以进食后,尽快补锌治疗,6个月以上的宝宝剂量为20mg/天,连续补充10-14天,6个月以下的宝宝为10mg/天。
5、避免给宝宝服用果汁或高糖饮料。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1、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2、不能正常饮食;
3、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4、发热(<3个月的婴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
5、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
6、粪便带血;
7、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如何预防宝宝腹泻?
1、对于多数的感染性腹泻,常由于手接触了感染原后再接触口腔而导致的。因此良好的手卫生,如厕后、换尿布后,处理食物前以及进食前都要用洗手液彻底清洁手部才能有效去除手部的病原菌,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方法。
2、给宝宝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此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呕吐。
3、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