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放假逛街,路上撞见个乡下大姐卖黄姜,买了一斤试试。回家削了根尝,味道竟出奇地好——嚼着有韧劲,煮得也透,不知不觉就吃上了瘾,连着又啃了一根
说起黄姜,小时候常在山上挖。那会儿只知道这东西能换钱,从没想过能当吃食。挖黄姜可不是轻松活,最讲究时节:得在今冬或明春动手,不然等它发了芽、长了叶,老根就烂了,新长的又细又小。冬天挖更难,叶子早落了,只剩细细的藤蔓攀在树上,得顺着藤一点点往下刨。
挖回来的黄姜想换成钱,还要费番功夫:用剪刀剪去须根,菜刀切成薄片,摊在太阳下晒到一捏就碎,才能提到街上的收购点去卖。那点辛苦钱,挣得实在不易。
如今不一样了,国家政策鼓励农村种黄姜。成熟了挖回来直接煮熟,交通方便,拎到街上就有人买,价钱好,来钱也快。黄姜成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宝贝,种上几亩,收入着实不少。
听说它功效还多,能清肺止咳、通络止痛,治肺热咳嗽、风湿腰痛都管用。我倒不怎么在意这些,就图个好吃——比蛋糕店的甜面包合口味多了,那些面包甜得齁人,实在消受不起。这黄姜嚼着带点自然的甘味,当作零嘴,再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