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很多书,依然学不会写作?

如果认为多看书,就等于会写作,约等于在写作学习这条路上,走了一个很大的弯路。

️首先,大多数人读书并不是为了写作

很多人阅读的初衷就是获取新的知识,或者增长新的见识。

也有人阅读的初衷就是为了休闲娱乐。也有人阅读的初衷,就是为了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谈资。当然,也有人阅读的初衷,是向作者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但很少有人阅读的初衷,是为了学习写作,所以目的性比较弱,导致二者的关联性非常弱。

其次,读书只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是一个被动的学习动作。

但是写作是一个主动性的学习动作,它除了需要我们读书输入之外,他还需要我们以某种逻辑方式,有序的把文字内容加工组织,让陌生人能够看懂并理解表达的初衷。

第三,写作需要我们确认自己的核心观点

需要确立我们以什么样的步骤,来完成整个核心观点的内容陈述。

需要我们确认有哪些案例来增强自己的说服感,需要我们确认有哪种方式的开头和结尾吸引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并且和作者互动评论。

这些内容都不是通过阅读可以完成的,而且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和实战纠错,才能够解决。

但单纯的读书,他只是单纯的文字输入,不解决写作实操问题。

️第四,如果要通过读书帮助自己提升写作水平,有下面几种方法↓

❤️ ①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作者观点和案例之间的逻辑匹配关系。

这是很多学习写作初期的小伙伴,都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观点和素材不匹配,这个问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刻意向作者学习和借鉴经验。

❤️ ② 在读书的过程中,碰到触动自己的句子,比如金句,比如案例,可以主动思考这些内容,可以用在哪些领域,或者哪些观点的论证里。

❤️ ③ 碰到好的案例,可以尝试进行复述和缩写练习,强化自己写作中素材梗概提炼的功力,还可以帮助自己强化对素材的记忆。

❤️ ④ 如果读完一本书,觉得特别好,可以尝试清晰,具体,且拒绝形容词堆砌的情况下,找到这本书,特别值得推荐的三个亮点。

把这三个亮点当做一篇文章的第一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然后加上开头,加上结尾。其实,一篇常规的书评内容就已经出来了。

如果这本书的亮点,触发了你对其他素材或者其他事件的思考,可以尝试把第它们放部稿件中的第一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然后加上开头,加上结尾,其实一篇常规荐书稿内容已经出来了。

继续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