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寥寥数字,传达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时代必不可挡的时代潮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是作为当代青年的必修品质,也是当代青年的必修课。
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充分说明人与资源的状况和矛盾,不断增强节约意识,养成良好节约习惯,争做“青年节约模范”。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团委指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部署,积极响应国务院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把节约的意识洒落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号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去珍惜,节约资源。
在这样的情形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紧急任务”。作为一名大学生,理应热衷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活动。在生活里,时时刻刻都应谨记我们的使命: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都要合理地使用;在学习生活上,分分秒秒都不忘我们的
纪律:一张纸、一支笔,都要谨慎使用。
我们用完的纸张,喝完的饮料瓶,用过的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垃圾,有些是垃圾,但有些却是“宝贝”。学校里的纸张使用率颇高,对于可以回收的废弃的纸张我们是否做到了合理利用呢?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不难发现许多角落都堆满了纸屑,可想而知,人们浪费了多少纸张,同时也间接损耗了大面积森林资源。如果我们将其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开发下去,地球上的资源可供开采的年限不到20年。
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铺张浪费,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地为我们服务。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有着紧密联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积极参与、乐于奉献,让我们挽起手来,为创造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地球的明天将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