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CN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舶来品,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我的理解:MCN就像是一个中介公司,上游对接优质内容下游寻找推广平台进行变现。)
国外的MCN早期以经纪模式为主,帮助视频红人变现。国内的MCN和国外走的不一样的模式,在经纪模式基础上,国内的MCN机构为红人们持续生产内容提供更多的帮助,让红人专注于内容生产,让内容创作变得更简单,同时帮助他们进行商业变现。也就是说,国内的MCN只需要与PGC生产者对接上,内容生产者专心做内容,MCN公司帮你包装。营销、推广、变现。
国内MCN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的新片场。微博便是通过与MCN机构合作,快速扶持优质内容生产,形成类似于YouTube的开放式内容平台,而且在增长速度、内容成本、内容数量和内容质量层面都有一定保障。
在国内,聚焦实现整个网红产业链共赢的MCN孵化器模式同样被寄予厚望。
再用个图阐述
MCN提供的价值大致分为两大类:信息价值和效率价值。
有投资价值的MCN项目,他们有着:较强的内容判断及制作能力;最好有自己的模版化、工业化的生产机制;同时有很强的流量采购能力,对流量有着水龙头一样的控制力,能够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实现调控,形成匹配。同时,公司对红人的服务能力也很重要,要让红人们甘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做个纯纯的内容生产者,从而产生对红人的控制能力,这需要非常细致而体系化的服务。
MCN的垂直行业选择也值得一说。在视频这个市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时候,对于MCN而言,最现实也最被资本市场认可的模式一定是在一个垂直领域做深,然后把成功的经验扩展到更多的细分市场。比如老牌的MCN Awesomeness TV从青少年切入,最近风头正劲的Taste made从美食切入。从进入的难度而言,选择一些冷门的领域会保证对红人较强的谈判能力和流量的快速扩展,但是相应也带来一个问题:冷门的领域,流量的价值很低,广告和电商的变现会遇到非常多的阻碍。
成功案例:
2014年,迪斯尼以10亿美元的估值买下了YouTube上最大内容制作商之一、拥有约4亿订阅用户的MakerStudio,此举在业界被认为是MCN(Multi-Channel Network)内容制造商模式的巨大成功。
2、IP
IP是知识产权的简称,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IP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IP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IP的强大之处在于,一旦接触到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相近的受众群体便会迅速凝聚、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会不断进步,发展和传承的。
品牌捆绑IP进而实现人格代,通过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来输出价值观,通过价值观来聚拢粉丝,粉丝认可了价值观,实现了身份认同和角色认可,然后就会信任其产品。
3、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通常指的是新媒体渠道矩阵,也就是多渠道新媒体运营。比如常见的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百家号、豆瓣、知乎、简书、小红书等,常见的新媒体矩阵大多由这些平台渠道组成。同一主体,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发布有区别的内容,形成多平台渠道矩阵,增大曝光量和用户数。
首先可以通过知乎的优质回答来吸引关注,最后引流到某一个平台上。开通微博,豆瓣平台账号也是如上原因,几大平台之间可以相互引流。
那么设置新媒体矩阵自然就是在不同平台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实现差异化运营,几大平台账号可以相互推广,相互引流,增加了整个主题的用户量和曝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