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曾经的老师变成了我的好朋友。她打电话来是希望儿子参加一个科技节攒点证书以备不时之需。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一直是一个佛系的松弛感十足的小姐姐,没像很多焦虑感十足的宝妈一样只要能拿证书,啥赛也参加,这看起来好像就有点格格不入。笑称如果不是她提醒,儿子能拿的证书会少很多,那谁知道啥时候就有用了呢。
我想我其实并没有松弛,在儿子的成长上我只是在计算儿子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地方浪费。同样的作品参加不同的比赛儿子不愿意,我也不愿意。每个阶段有一个能证明他此时真实水平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即可,那些看似很多但其实只是不断地简单重复拿到的证书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
老师每次和我通话的时候除了聊儿子的成绩与方向之外,我们还会聊瑜伽和美食,音乐和文学。大概这样的聊天内容让她感觉我的生活仿佛就是让人羡慕的松弛感了。对此我只能说松弛感其实只是一个相对值,看别人的生活其实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美则美矣,但当将聚焦点转移,应该都会发现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困扰和不完美。
松弛感这个词应该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更多九零后零零后所追求的人生佳境。而我一直认为松弛感大概就是我之前追求的从容感。
我年轻的时候是个矛盾体。学生时代上台表演的机会多,演唱或者当主持人,被评价风格落落大方。但事实上我特别社恐和拘谨,经常说话会脸红,甚至到了脸发烧脚抠地无地自容的地步。那时起从容一直我的人生目标,我希望我能像我看到的一些人那样成熟,希望面对任何事情都能游刃有余,做到真正的落落大方。
刚上班不久的时候,单位来了一位湖北的阿姨。她是审计,需要常驻。呆的时间久了,阿姨和我们几个小姑娘相处越来越融洽。
那天正值冬至,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湖北阿姨自告奋勇给我们包饺子,可能因为她没怎么做过饭,最后饺子变成了一锅片汤。即使这样,阿姨也没觉得尴尬或者难堪。她和平时遇到问题一样淡定从容,笑容晏晏,看得我好生羡慕,以致后来经常会想她是怎么让自己看起来那么从容的。
从容真的是学不来的。事情过了几十年,一直到前几年忽然发现我的这种抠地的症状正在慢慢缓解。从小就追求的从容竟然也能从别人那里听到这样描述我了。
仔细想原来只是当我也有了一定的阅历,当我越来越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自信内容大于形式,正视自己的能力天花板不再做强求之后也就慢慢从容起来了,或者就相当于别人眼中的松弛感。
松弛感并不是一种主观行为,至少我是这样想的。它当是一种阅尽千帆仍保持初心,当是正视并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当是认真坚持适合自己的路,当是不为浮华遮望眼的平淡。
再去想那位湖北阿姨,出色的审计工作给了她足够的自信,常年在各地辗转出差的经历也让她视变数为常态,从容也就有了生活的底气作为支撑。
少时的紧张是因为还年轻,但同时也拥有无限种可能。趁风华正当时,给自己多一些积累,多一些自信,松弛感就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如此,才能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