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把“精忠报国”刻在背上、打了一辈子胜仗的英雄,最后居然不是死在战场,而是被自己人安个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这事儿说的就是岳飞,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意难平的悲情英雄。
公元1142年的除夕夜,杭州大理寺的监狱里寒气刺骨。39岁的岳飞穿着囚服,身上还留着拷打的伤痕,面对狱卒递来的毒酒,他只说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意思是“老天有眼,真相总会大白”。可这声呐喊,终究没能叫醒昏庸的皇帝和奸臣,一代名将就这么含冤而死,留下了千古遗憾。
要聊岳飞的悲剧,得先说说他有多牛。岳飞出身普通农家,年轻时就力气过人,拉弓能拉三百斤,打仗更是不要命。北宋灭亡后,金兵一路南下烧杀抢掠,老百姓流离失所,岳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投军抗金。他组建的“岳家军”,那可是当时的“王牌部队”,军纪严到什么程度?“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走到哪儿都受老百姓爱戴。
岳家军打金兵,那叫一个酣畅淋漓。郾城大战,金兵的“铁浮屠”(重装骑兵)号称天下无敌,岳飞就教士兵用长斧砍马腿,硬生生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颍昌之战,他儿子岳云带头冲锋,十几次进出敌阵,浑身是伤还不肯退,最后大败金军主力。当时金兵都怕了,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撼山都比撼动岳家军容易,这评价有多高不用多说了吧?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岳飞都已经打到朱仙镇了,离收复北宋故都汴京(现在的开封)就一步之遥。士兵们士气正盛,岳飞站在阵前,激动地对大家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意思是“咱们直接打到金兵老巢,到时候我跟大伙儿好好喝一场!”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胜利在望的时刻,朝廷的十二道金牌接连传来,强令他班师回朝。

金牌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容不得半点违抗。岳飞看着近在咫尺的汴京,再看看手中的金牌,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痛心疾首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十年辛辛苦苦打仗,收复的失地、牺牲的将士,就这么白白放弃了。他心里清楚,这一回去,恐怕就再也没机会北伐了。
为什么皇帝要这么做?这就得提两个关键人物: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宋高宗心里一直打小算盘:首先,他怕岳飞真的打败金兵,迎回被金兵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俩是他的父亲和哥哥,要是回来了,他这个皇帝还能坐稳吗?其次,岳家军势力越来越大,岳飞威望又高,宋高宗怕他功高震主,万一造反怎么办?
而秦桧呢,就是个典型的投降派。他早年被金兵俘虏过,回来后就一门心思想跟金兵议和,岳飞的北伐大业正好挡了他的路。于是,这俩人一拍即合,一个想杀岳飞以绝后患,一个想借岳飞的人头讨好金兵,一场针对英雄的阴谋就这么开始了。
他们先是撤了岳飞的兵权,然后罗织罪名。可岳飞一生光明磊落,根本找不到任何谋反的证据。最后秦桧实在没办法,就用了个千古奇葩的理由——“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吧”,就凭着这三个字,把一个抗金英雄送进了监狱。

监狱里的岳飞,遭受了各种酷刑,可他始终不肯认罪。他拿出背上“精忠报国”的刺青,对狱卒说:“我一生为国征战,从没半点私心,怎么会谋反?” 可在权力和阴谋面前,真相根本不值一提。除夕夜,当老百姓都在阖家团圆的时候,岳飞被赐死在风波亭,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被斩首。
岳飞死了,南宋和金兵达成了议和,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可老百姓都记得岳飞的好,很多人偷偷为他立祠祭拜。直到宋孝宗即位,才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赠谥号“武穆”,后来又追封为鄂王。风波亭也成了千古伤心地,后人路过这里,都会想起那个含冤而死的英雄。
现在想想,岳飞的悲情,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他有“直捣黄龙”的壮志,有“精忠报国”的忠心,却遇上了昏庸的皇帝、阴险的奸臣,最终壮志未酬,含恨而终。但他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的诗词至今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也成了中国人心中爱国的象征。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真正的英雄,哪怕遭遇不公,哪怕含冤而死,他们的精神也会永远被后人铭记。而那些陷害英雄的人,只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