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读书卡片有什么好处?

见:

一旦你学会从书中整理素材制作读书卡片,就要坚持每天做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比文章更好写,写文章需要准备很多内容,而读书卡片的制作非常简单。

不要小看读书卡片,如果每天能搞清楚一个概念,通过一年的积累,我们可以把关注的某个领域所有遇到的问题、不清楚的内容全部解释清楚,我们的专业度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制作概念卡片的核心观点是明确概念内容。一张卡片其实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概念是什么。

感:

看到彭小六文章中的这段话,感觉特别有共鸣,这也是我意识到的卡片输出的好处,比文章更轻量、更有针对性、更简单、更容易持续输出,针对一个领域积累大量卡片后还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己的专业度。

他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做读书卡片的方法,主要是文字版卡片和视觉卡片,文字版卡片他介绍了康奈尔笔记,视觉卡片他介绍了思维导图,而我现在使用的「见感思行」思维框架就是一种文字版卡片。

思:

当我用「见感思行」的思维框架输出一段时间后,我慢慢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这种输出知识卡片的方法确实比文章更好写,这是一大优势。

去年我也总结了自己做笔记的套路,和「见感思行」很相似,包含“原作解读、我的思考和我的行动”三个部分,其实就相当于「见感思行」的「见思行」,但我的思路还是局限在用写文章的方式做笔记,结果常常一篇笔记好几千字,这样做太吃力了,认知负担特别大,所以没进行几次我就放弃了自己做笔记的框架。

卡片写作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卡片,顾名思义,是很小的载体,一般几百字就够了,可以大大减轻认知负担。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卡片不用像文章那样,涉及很多的点,只抓一个要点即可,把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观点理解透彻,一张卡片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好。

行:

我现在输出卡片虽然主要围绕“阅读”这个主题,但还是太随意了,没有针对性,已经输出了42张卡片,但这些卡片之间的关联还是太发散了。

除了建立标签系统外,我还可以将“阅读”这个大主题拆分成更小一级的主题,继续按照二级、三级主题这样拆分下去,这样输出可以更有针对性。

比如,我将阅读方法论整理成了五个维度:定位阅读、检索阅读、快速阅读、深度阅读和主题阅读,针对这5个维度输出卡片,就会更有效一点,更容易形成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167评论 25 709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884评论 9 209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5,540评论 3 13
  • ​ 当你从一个人的软肋,变成了另一个人的铠甲,你就懂了他! 一个月前,我和老公带三岁的儿子去重庆...
    龟兹掌柜阅读 455评论 0 0
  • 今天晚上睡觉前,硕突然认真的对我说:“妈妈你以后去买贵的水果的时候,如果带塑料袋,一定要看看称上有没有按去皮,如果...
    闻韶三三中队亲子日记阅读 1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