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箴言》学习体会17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22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的《新学制与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之新趋势》两节。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
一、教育界所需要的人才可分四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吾国自办师范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初等师范,只顾到第四项,只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练都没有相当的注意。
二、大家都以为这种种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结果只好把他们交付给土绅士和小政客去办理。中国学务不发达的原因固多,但是教育行政办学指导人员之不得相当培养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初级师范大多数设在都市里面,毕业生所受的教育既不能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而他们饱尝都市幸福的滋味 ,熏染都市生活的习气,非到必不得已时,决不愿到乡下去服务,于是乡村学校的师资最感缺乏了。
四、就中国现在所办的师范教育而论,城里的人叨便宜,乡下的人吃大亏。我们要乡村教员就应培养乡村教员, 以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
五、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教员之外,教育界还要什么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教员的种 类有因学校等级分的,有因市乡情形分的,也有因学科性质分的。我们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
六、若想把教育办有成效,必须依据实际情形。
七、学问是进化不已的,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有继续研究的机会,故师范补习教育亦应占一位置。
八、现在高等师范学校最宜改良的是内容和方法。增加年限而不改良内容和方法是无益的。如能改良内容和方法,就不增加年限也无妨,先去改良内容和方法,有余力时,再图增加年限。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一、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二、共和国立国的要素,在国民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了解,谋共同的利益。但是人们幼时的动机,常偏于自私 自利一方面,吾们当怎样利用他,养成互助、团结、同情等好习惯和共同了解的机会,那就全靠教育。
三、有人说:“吾国无国民。”这话未免太过。但细想,实际上有国民的资格的确是不多,所以教育在中华民国里更加重要。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四、乡村教育不发达,可说已达极点。我国人民,乡村占百分之八十五,城市占百分之十五。就是有六千万人居城,三万万四千万人居乡。然而乡村的学校只有百分之十。这种城乡不平均的现象,各国都不能免,但是我国的乡村,未免太吃亏了。恐怕也非城市人的福哩。
五、现在的师范学校都设在城市,连教授方面,也是重城轻乡。此后亟当想法,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这就是师范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六、现在的师范学校大都是中学校的变形,不过稍加些教育学、教授法罢了。毕业以后,就拿这些教材去教学生 ,恐怕还是门外汉呢!所以师范生在观察要用怎样的小学教材,就怎样去学。一方面要学“学”,一方面要学“ 教”。这又是一个新趋势。
七、师范教育,当发展各人的特长,以适应社会上的需要。
八、教育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天去研究,就天天有进步,天天有变革。
九、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地方的好坏,和学务委员最有关系。但是现在却不注意到这两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差,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年轻教师都向往城里的生活,直接导致农村师资的不足。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身边的年轻人还是一批又一批地往城里跑,给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尤其是互加计划的引入,乡村教育也走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2015年10月,由沪江发起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通过一根网线、一台计算机、一个摄像头即可搭建简单便捷的网络双师课堂。通过沪江互动学习平台CCtalk的“1+N”课堂模式,一张共享大课表大规模解决了偏远乡村教学点缺少课程资源的问题。仅三年多时间,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5000多所中小学,影响10多万名教师和100多万名学生。三年来,“互+计划”通过“美丽乡村”公益课堂助力村小开齐课程,乡村学校缺资源、缺师资、缺课程等窘境得到有效地缓解,借助互联网,乡村教育跨入网络时代的快车道,迎来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