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四个小时截止到昨晚凌晨三点看完的这本亲密关系。就像上图所展示的这样,在书中很多处个人觉得精华的部分认真码上标记。对于爱惜书本的人来讲,看到这样随处在扉页上乱涂乱画的感受,无疑是一种摧残。只不过是,我这么做的理由或许有可以有情可原的地方。后面我会一一作答。
这部书是一本很浓的爱情鸡汤文学。对于目前没有处在亲密关系当中的人来讲,是一味很浓很香的开胃菜,对于那些困在亲密关系中苦苦寻求答案的人来讲,这碗鸡汤,又是看清自己的良药。但是不是适合自己,如何用到自己身上,因人而异。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俨然是个在亲密关系之外一个人站了很久很久空缺位置的人。这个空缺位置确切地说是两年多。那回到开头所提到的认真标记,就发掘了我之所以看这本书并认真思考了一些问题的初衷,在写这篇思考时,这本稍作标记的书已经在一个传递该能量的快递员手上。是的,希望收到书的我最好的集美看到标记的部分之时,可以多加品读,耐心寻味,因为这时我最不愿看到此时你受困于婚姻的低谷而郁郁寡欢强颜欢笑令我心疼的样子。 而我本人又不善当面抒情。更无法有效地宽慰。于是我便寻得了这样一本良书,自己能做的便是先好好用心的看完,汲取些我觉得对你有用的营养,了解你工作的忙碌同时又不怎么爱看闲书,所以画线标记重点,希望这些良苦用心,可以在你收到之后,发挥到它的作用,然后换取你更清晰面对未来时坦然的笑意。
以上皆是题外话,回到书中来吧。
该书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亲密关系的圣杯,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和新的起点。
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认识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而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是需求。而是什么造成当下大环境里,适婚或者晚婚的大龄男人女人们,依然选择茕茕孑立、独处一身呢?有心理学家分析说,这类人大抵上内心深处不缺爱或者缺爱可以很好自我修复并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填充这块空缺。久而久之,一部分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跟自己和解与独处。(我比较庆幸,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应该一直在朝这个最真实面对自己的路上瑀瑀独行。)另一部分无法忍受自我的认知,做不到妥协和让步,这些人试图不断的分手,重新建立亲密关系,寻找更为恰当的亲密人,不断寻找会增加很多经验,但同时也在选择当中,看不清楚自己,当初想要的那个人。如此看,这种亲密关系是在投射放大自我,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懂得爱情的真谛。一见钟情不是不可能,看脸时代,外在的东西,的确让人瞬间投入到爱情幻想当中,彼此荷尔蒙直线上升,但经过蜜月期,亲密关系从激情澎湃走进平静期,会发生诸多看不惯的东西,进而彼时的关系就在该书中表述的五个循环中往复窜行。比较好的结果是,不管情商高低,这类人最终会在一次次亲密关系中,找寻到自我,进而开始人生新的启示。可怕的便是,摇看当前的很多年轻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身陷囹圄挣扎又不能自救的可悲状。
“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你生命中的这三种角色之一: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这是我喜欢的模式,亦师亦友,两个人不仅仅是伴侣,还是搭档,玩伴,战友。有次看节目,黄磊说“好的感情就是能吃到一起,睡到一起,玩到一起”。当时觉得他这样讲太直白简单,现在想想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夫妻双方往往都会尝试去控制对方的行为,其实这种行为呢,如果我们去深挖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儿时所欠缺的一些东西,其实痛苦和意识的成长以及自觉仅仅一步之遥。” 如果你觉得这段话苦涩难懂,那请你认真看下这本书吧。你就能找到答案。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有孤独的感觉,不管身边有多少朋友和深爱的人都一样,就算那些情绪最稳定的人,也会有寂寞、无助、和空虚的时候。说到这里,我自持可以用绝对外向的孤独症患者自居。很多已婚的朋友们都会在字里行间一颦一笑里表现出对我个人当前生活的追捧。更有比较天真可爱的我带教过的学生们直呼“老师,真羡慕你的生活。游泳、跑步、搏击、健身。一身本领,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却都是我想过的生活。” 我局促一笑。 当时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事后想想,如此这样给刚踏入护理这个行当的小孩子们树立了一个他们认为很棒的职业生涯模式。潜台词就是“原来做护士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我也觉得挺好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是真的好。 并且再跟很多擦肩而过有过萍水相逢的淡淡之交的人作别是,我都会用这句话。我觉得淡淡地看到了彼此的闪光点不作深处,然后再独自投入自己的生活中去,就很好了。 不悲痛而是心生感激地生活。
所以你以为的我,不孤独吗?哈哈,恰恰相反。只是我用了这样一种健康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回应孤独。接受并享受它。这样的话,反而内心充实而快乐。所以,每天快乐自然是当真也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难过的度过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天呢?
来谈谈书。
书中的每段话每个事例都经常出现在亲密关系的各类口角中。如果你好好品读,带入到自己的关系中去,那可能觉得这本书就是在写你。但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联系不到上一段亲密关系中的很多矛盾。为此我也看到了这两年来自己最大的成长。因为从在一段刻骨铭心的亲密关系中走出来,我没有带有任何埋怨、愤恨。反之,我觉得前任真的是那个值得爱的男人。他教会我的东西我说让我受用终生你肯定无法相信。但现阶段,它真的就是这样了。认识并了解我的人,会发现,我像极了前任的影子在生活。
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找真理,其实真理并不在外面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
也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
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
在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心中。只要对方改变,我就会快乐。(真实:只有我自己改变,对方才会跟着改变)。
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几大原则:
1 我的幸福快乐是我个人的责任。
2 我的需要是我个人的责任。
3 我的感受是我个人的责任。
4 我生气的理由永远不是我以为的那一个。
亲密关系中,我也一度以为各自一半的付出就拼凑了一百分。实则错了。双方都要拿出100分的付出,这样才算及格。 试想一下,如果你总会抱怨对方对你不是真心不是全部在乎,你自己所做的又是否是100%呢?如果你铁定认为自己是100%付出,而看到对方只是50%对你,那你实际同样用了50%的付出来想获取对方100%的顺从。是不是,你去书本里找找答案可好?
参加过很多婚礼,还记得你们当初婚礼的誓词与承诺吗?作者这段话我很认同,当初在婚礼上的誓词满溢着承诺、诗意与爱。当彼此发誓将会无条件地爱着妻子,不论顺境或者逆境时,彼此都可以感动到落泪。问题是,这些词虽美,却不实际。如果是自己希望做到的承诺,誓词第一条应该是:
“你愿意与这个人一起上刀山下油锅几千次,用以疗愈他她和你自己的内心创伤吗?”
“在学习无条件爱你过程中,我会带给你难以想象的痛苦,导致你后悔遇见了我。而当你对我作出同样的事时,我会用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成熟度来回击你。而且用急性子和坏脾气来当做我的两大武器。我永远也不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要做到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做我的唯一的快乐源泉。最终我们才终于成长并了解到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即透过彼此,认识你自己并深爱上自己。”
书中虽然列了很多亲密关系直通指南,但是我并不认为会有哪一种方式是一劳永逸可以拿来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想要什么?
我希望自己是对的 还是希望自己快乐?
我要冲突还是要和谐、自卫?
我想要双赢还是单赢?
我想要妥协还是完善的解决之道?
如果你想要赢,就一定会在冲突时争个胜负,但是胜负之争只会让胜者有罪恶感,让败者愤恨不满心存报复。妥协看起来好像是解决指导,但事实上两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输的一方,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双方接受的结果,远比不上真正可能的最佳方案,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任何东西都很都会非常清楚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心和灵魂,让他们引导你,只要你诚心的顺服,这里便会让你明白该怎么做?
爱不是控制,也不是一味的占有,是让他去呈现他本来的样子。
而对于我这个站在亲密关系之外的人而言,我觉得我已经有能力去解决这些童年的境遇。我希望拥有健康、美好的亲密关系。我愿意面对自己所逃避的感觉,不论这让我多么不自在。我相信我一直都在发掘埋藏在更深处的是平静而充满爱的感觉!而如果这时候你出现,我会说“哈哈 你眼光真好”
b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