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头条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知乎:吴圣哲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首先,向公众号所有的关注者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虎年大吉!
关于春节的古诗特别多,这一首便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严格来说这首诗并不是唐诗,而是宋诗,但我们姑且还是把这首诗放在“哲哥读唐诗”这一栏目中。
·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字介甫,号半山,曾两次出任宰相,是北宋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却带来了许许多多社会上的问题,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在庆历新政失败后,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开展了王安石变法,力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但是,只要有改革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利益,以苏轼为首的守旧派极力反对,变法也在曲折中推进,但最后还是被取消了。王安石最后退隐南京,直至去世。
关于“王安石变法”,大家可以阅读这一篇文章。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屠苏酒与桃符·
这首诗中用到了很多关于“春节”的意象:爆竹、屠苏酒和桃符。爆竹我们都很熟悉,而屠苏酒与桃符大家则越来越不熟悉了。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与传统饮食习惯先让家中长者饮食不同,喝屠苏酒的顺序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除日》诗中写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便写得是这样一个习俗传统。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到了宋代逐渐用纸张代替桃木,逐渐演变成我们现今熟悉的春联。
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春联分为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相谐。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同时,两联的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是非常明显的,用直接描写的方法,把万家辞旧迎新的热闹场面细致地描写了出来。
随着爆竹声一一响起,新的一年就来到了。千家万户喝着屠苏酒,喜迎春天的到来。初升的太阳照耀在大地上,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作者直接取材所见之景即兴创作,抓住了百姓过年时常有的习俗和细节,充分体现出过年时的喜庆氛围,富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第一次拜相之际,当时的王安石踌躇满志,推行变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希望自己推行的新政可以取代旧的制度,就像百姓迎接新年那样接受自己的变法,在新的一年中给百姓带来新的希望。在文字之间流露出王安石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