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春节将至,万物复苏。本期分享正当这这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

王安石《元日》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黑点表示的,这个小黑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仄起式七绝《元日》


赏析文本

己亥猪年就要来啦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戊戌狗年就快要过去了,己亥猪年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学生和职业是老师的爸爸妈妈们已经放寒假了,不当老师的爸爸妈妈们也陆续在总结收拾一年的工作,计划回老家陪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过年或者出行度假的行程了。虽然妈妈常说,因为现在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过年的气氛已经大大地不如他们小时候了,但小朋友们如果最近这些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买东西,应该会发现超市和商场里多了很多糖果、春联、红灯笼等红彤彤的东西。另外,如果你跟爸爸妈妈回中小城市的老家过年,还可能在街边看到平常没有的卖烟花爆竹的小摊儿。或者,你会听到有人给你推荐“紫禁城里过大年”文博展览、“地坛庙会”之类的节庆文化活动,还有,最近的电视、网络上也许时不时会出现那首小学语文老师曾教我们背过的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过年了。所以这一期的分享我要跟大家一起重温一首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写过年的诗:王安石的《元日》。

“年”的脚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元日》。“元”是什么意思呢?“元”这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画了一个人形,特别突出了头部,这就是在表示人的头,所以这个字本义是头。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的字形象人头的圆点或方框简省为一横,古文字往往在一横上再加一短横为饰笔,发展为小篆、楷书的“元”。《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一句“勇士不忘丧其元”,就是说勇士不会忘记丧失头颅的时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有“狄人归其元”的用例,表示狄人归还他的头。人的头是整个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也是人的生命开始的地方,所以后来这个字就引申为“开始”、“第一”的意思。《说文》中的解释就是用了这个引申义:“元,始也。从一,从兀”,甲骨文中出现过“元卜”这个词,即第一次占卜。今天我们的很多词语比如元首指的是一国之首脑、元帅指的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元勋指的是立下首功的人,状元指的是第一名等等,都是用的“元”的引申义。“日”,大家都知道是太阳吧。《说文》:“太阳之精也。从囗(wéi)一,象形”。因为太阳每出来一次就是新的一天,所以“日”后来也有了一天的意思。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元日”就是指一年的第一天。在我国最早的文献《尚书·舜典》中就已经出现了“元日”这个词:“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朔日也。”就是说正月的朔日也就是初一,舜到了尧的太庙……

        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旦、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我们现在最熟悉的是元旦。旦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上面是日 “日”下的类似于梯形的形状框则表示地面,表示太阳正从地面升起,所以“旦”的本意就是天亮的时候,早晨,后来又引申为“天”、“农历每月初一”所以“元旦”和“元日”一样就是第一天。

        “元日”就是“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不是把一月一号叫元旦吗?那这两个“元旦”是一回事吗?好像中国古代是不用现在的日历的呀。没错,很多人估计都知道,“此元旦非彼元旦”,王安石《元日》诗中所写的“元日”也就是“元旦”,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年初一,那才是中国古代的“一年的第一天”。但还是有问题,到底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彼元旦”变成了现在的“春节”?而“此元旦”又为什么鸠占鹊巢,霸占了“彼元旦”的名?而且,好像今年马上就要和除夕同时到来的立春也曾经被当作过一年的第一天,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岁首”。有这么多个一年的第一天,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一年的第一天呢?这就要从历法开始说起了。

历  法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掌握天象以及万物运动的规律是非常很重要的一件事,这就是我们现在每天都要查看的日历的重要性。而且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间段的历法都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世界上有三种基本的日历: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虽然叫“月”,但实际上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无关,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但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我们现在使用的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因此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来说,一年的第一天就是一月一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

        古时候的阳历和现在的公历原理是一样的。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日历就是中国古代的阳历,这种历法被称为干支历。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这一历法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也是12个月,没有闰月。每月2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干支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也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无关。但它又与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所以干支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规律(天体运行位置)。干支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归年了。所以在这种历法下,立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黄道示意图

        阴历,就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来确定的历法。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则为十二个历月。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历法。但是阴历这种历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这种历法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无关。而且,阴历一个月即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周期约为29天半;而太阳年一年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这样过上10多年,就会出现6月降霜下雪、腊月挥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所以古代国家农业慢慢地发展以后,就发现纯粹用阴历历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农业节候配合不上。

月  相

        阴历和阳历都有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祖先结合了这两种历法创造出了阴阳合历。这是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历法。阴阳合历在阴历的基础上吸收了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相辅而行,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这就是我们国家至今仍在使用的农历。这一阴阳合历是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改定并颁布实施的,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太初历》也就是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它的一个月符合朔望月,平均历年也符合回归年,是两者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也正是太初改历正式确定了每年阴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此后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延用这一历法。所以王安石《元日》诗所写的“元日”就是指这种历法的“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大年初一。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

        再来说说到底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彼元旦”变成了现在的“春节”?而“此元旦”又为什么鸠占鹊巢,霸占了“彼元旦”的名的。现在过的农历“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辛亥革命以后,这个逐渐改用现在通行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原本就曾经是岁首,而且恰在农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而公历一月一日就改称为“元旦”了,这是1914年才开始实行的,到现在也就刚一百年的历史。

        巧的是,今年农历己亥猪年除夕和立春在同一天。据专家介绍,这种情况一百年当中只有大约3年会出现呢。在感叹这一巧合的同时,也让我十分钦佩我们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的智慧。春节的习俗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就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的习俗吧。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在每年阳历2月4日或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春季的开始。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奇妙的春意。立春的物候也体现出了万物复苏的景象:“一候东风解冻,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为什么不说“春风”而说“东风”呢?《吕氏春秋》中说:“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就是说东方属木,木生火,使气变得温暖起来,土地也就解冻了。二候蛰虫始振,蛰虫始振。蛰就是藏;振就是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因为感觉到温暖的气来了于是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陟就是升。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  春

        立春,因为是春天的开始,象征着万物的生发,一冬的沉寂即将结束,所以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人,庆赐遂行,无有不当。”就是说立春那一天天子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东郊迎春,气球在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朝野的重视又使立春这日产生和传衍出许多丰富的习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春牛和咬春。

        打春牛,在民间又称为“鞭春牛”、“鞭土牛”。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上古。《礼记·月令·季冬》中记载的“命有司大滩,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气”,应当是古代“打春牛”的滥觞。到了唐代,“执杖鞭牛”的习俗又成为立春日的重要景观。所谓“执杖鞭牛”,就是在祭祀仪式完毕后,拿鞭子抽打用土堆雕成的牛。唐代大诗人元镇的《生春》一诗中就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之句,这恐怕就是对当时这一习俗的生动描绘。到了宋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了《土牛经》之后,这一风俗更是广为传播和流行。立春日打春牛的意义,不只是送寒气,促春耕,也有祈福驱灾的含义在内。以 “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体现了人们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生活和睦、经济繁荣、吉祥安宁的向往和祈盼。

鞭春牛

        立春另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咬春。一般人家这日讲究吃萝卜或生菜以及由葱、蒜、芥、姜、韭五种辛辣味的菜拼成“五辛盘”;用菜作馅,用小麦面作皮包成的铺盖卷形状的食品称为“春卷”,可蒸可炸。人们食用这样的食品称为“咬春”或“吃春盘”。“咬春”的风俗早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大诗人杜甫在《立春》一诗中“春日春盘细生菜”、“菜传纤手送青丝”等句就是描述当时立春日咬春的习俗。

        萝卜以及“五辛盘”等新鲜蔬菜食物,在中医看来都是属于“驱寒杀菌、健脾宽胃”的饮食,在象征冬去春来的“立春”日吃这些菜蔬,既象征着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又表达着对来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期盼。

春日春盘细生菜

        在了解了那么多背景知识后,让我们回到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上来吧。

        《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他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改革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也许你对王安石的印象是他的这首《元日》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家喻户晓的诗词名篇,以及中学古文必背篇目《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等作品,但历史上的王安石更重要的身份是改革家和政治家。他主持的熙宁变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他本人也因此饱受最恶毒的非议和最崇敬的赞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人的笔下,王安石的形象判若两人。骂他的人不但把他称为古往今来最大的奸臣、妖孽,还把北宋王朝灭亡的责任归到他身上,推崇他的人不但把它称为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还盛赞他是有超前数百年的见识和才华的不世出之人杰……

王安石

        不过,不管王安石是害得北宋灭亡的“奸臣”还是“伟大的改革家”,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没有争议的。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著名的诗人,他无论在诗、词,还是文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贡献甚多。

        我现在对王安石也不是很了解,对于熙宁变法的细节也不熟悉,但对同一个人千百年来评价却是如此不同,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希望以后我能够通过阅读更多资料来了解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获得自己的判断。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吧。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鞭炮,在古代还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以驱逐瘟神,故称爆竹。过年放爆竹这种风俗习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开门爆竹”。我们中国人过年的时候放爆竹源于那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人们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一个村子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讨饭的老人,可是人们都忙着封窗锁门、牵牛赶羊地要躲到深山里去,没有人顾得上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可是那老人却笑着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不信,仍然继续劝他跟大家一起赶紧躲避。可是讨饭老人坚持不走,婆婆无奈,只好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回到村里,看到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候,老婆婆才相信了讨饭老人的话。讨饭老人告诉大家。"年"这个怪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爆炸的响声,并教大家在门上贴红纸、通宵点火并且在火里燃烧竹子来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啊,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就是有名的“年的传说”。而爆竹变成鞭炮正是在这首诗写作的朝代宋朝。自从唐朝炼丹家发明火药以后,人们就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的风俗便逐渐盛行,王安石的这句诗就是一个明证。《东京梦华录》也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放爆竹可以吓跑大怪兽,不过也有可能伤到自己,所以如果你们过年放炮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另外,现在我们都不再相信有大怪兽了,而放鞭炮还会导致空气污染,所以平常不是过年的日子,国家已经规定不让放鞭炮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岁”字。《说文》的解释:“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律历书,以五星为五步。”郭沫若对“岁”字的考证认为,岁和“戌”古代为一字。古人尊视岁星,以岁做它的符号和象征,以表示其威严可怖,再由岁星之威引申而为年岁的岁字。所以说 “岁”就是“年”。《尔雅》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也就是说一年两年的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叫法,这些不同的叫法在后世基本可以通用,当然多是在书面语中。下面这个“除”字指的是改变、去除。王安石这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说的就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因为春节到了,这就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快要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将要到来,所以说“春风送暖”。后面两个字“屠苏”指的是一种酒。当时宋朝有过年喝屠苏酒的习俗,到了大年初一,全家人在一起喝这种用屠苏泡的酒,以辟邪、避病,求得长寿。这个风俗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一般我们都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但是喝屠苏酒这个习俗一定是最小的先喝,长者后喝。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的弟弟苏辙就曾经写过:“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个风俗。“屠苏”前面还有一个“入”字,隐含着喝着屠苏酒,温暖的春风不知不觉中就吹进千家万户这个意思。

喝屠苏、饮椒柏,除百病、辟疫疠

        下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指的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光亮而温暖的样子。这句就是在说:新的一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什么是“桃符”呢?相传在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这些鬼门里住的鬼怪整天都由此门进进出出,侵扰人民。于是玉皇大帝就派了神荼和郁垒两位大将到桃树下面看守,如果看到有恶鬼侵扰人民就惩罚他们。于是人们就用桃木板刻上刻上这两位大将的画像或者名字放在门口,认为这样可以辟邪。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把这两个人的名字读成神荼「tú」和郁垒「lěi」,但实际上应该读神荼「shū」和郁垒「lǜ」。不过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不会在门上贴桃符了,而是改成贴春联了。据说春联源于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元日,孟昶命令自己的学士在自己卧室门上的桃符上题字,但孟昶对学士题的对联不满意,于是又自己重新题了一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后来又发展了更多形式,比如横批、门神、窗花等等。那么这一句的“新桃”和“旧符”就是在说新的桃符和旧的桃符,这运用了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就是在说人们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

桃   符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年节的欢乐气氛在诗中呼之欲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言志,不少论诗者注意到,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诗中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就说到“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陈旧布新,顺始行己之政也”。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的时候写的,所以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描述过年欢快的气氛和习俗,同时也是在寄托王安石自己的思想。这时候他刚刚开始施行新法,对新政充满了信心,所以诗中的气氛就显得格外活泼、开朗。诗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寓意变法将要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表现了就像人们用新的桃符代替旧的桃符一样,国家将用新政代替旧政。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后世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不一,却丝毫无妨他这首描写新年的诗千百年来为人们广为传颂,为我们过年增添热闹欢快的气氛。

桃符换彩

王安石《元日》参考反馈题目

1、你们家今年打算怎么过年?有计划参加什么节庆活动吗?

2、除了这首诗中写到的放鞭炮、贴春联之外,过年还有那些风俗习惯呢?你最喜欢的习俗是什么?

3、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阴阳合历?你弄清楚了吗?

4、现在的元旦和古代的元旦之间是什么关系?元旦、春节、立春这三个“一年的第一天”分别是哪种历法的岁首?

5、立春还有哪些风俗?

6、你了解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吗?你觉得他是害得北宋灭亡的“奸臣”还是“伟大的改革家”?

7、分享一些你喜欢的春联吧。 


参考资料

除夕立春多少年一遇 除夕日立春几年有一次

一位“妖人”出生,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

组图:趣谈我国古代年俗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