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当地的动物园,是这次旅行的行程里相对固定的安排,所谓“相对固定”,即为若非天灾人祸,大体是一定会去的意思。故而,当天遂人愿,成行也就自然而然了。
在动物园里,一开始我和到园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是会笑着看向所有动物的。从夏日茂密的绿色植被中,从伤痕累累的攀爬架下,从半干的飘着浮萍的池水里,哪怕只是搜寻到一个躲避酷暑的慵懒背影,也总能让我们感到欣喜若狂。
我自己就养过许多动物,不吹嘘喜欢,但也至少是个不抗拒动物的人。可要是谁再想向我提议饲养个什么当宠物,我却又变得抗拒了。抗拒自己寿限的绵长,抗拒自己生命的顽强,更抗拒自己做不到与动物对等的全心全意的信任与爱。
随着游园的逐渐深入,起初溢于言表的愉悦心情却逐渐被心底涌起的淡淡忧虑慢慢遮掩。我好像有些见不得动物朝着人群乞食,也同样见不得游客逗弄那些本该飞越山川,驰骋原野,徜徉四海的动物。即便园里的动物看着膘肥体壮,却依旧令我感到悲伤,因为较之它们野外的亲戚,它们是显得那么呆板与无望。
我在想,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给园里的动物投喂食物。如果,逛着逛着觉得饿了渴了,人们还愿意与动物分享他们手中仅有的食物吗?我想,并不能。在高墙之上的游客,逗弄起动物来,往往用的都是他们看不太上的东西,又或者是经不起工作人员一声声的叫卖,脑子一热买下的几片生肉,几块萝卜,或者几把青草。但,有这些也就足够了,足够让一个“低等生命”在自己面前驻足停留,同时表现出恭顺服从的样子。
我又想,动物为什么愿意以叫声和动作来迎合“低级趣味”的游客呢?也许,在动物们看来,较之残酷的大自然,高墙上那些看着远比自己瘦弱和矮小的人才是友善的。天空或会划过惊雷,山野或会白雪皑皑,海洋或会狂风大作,而唯有这儿的高墙会为自己遮风挡雨,要是再多一些阿谀奉承,学多一招笑脸相迎,还能够收获些许额外的食物。如此看来,安逸的高墙之内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是动物们最值得庆幸的事。
正因此,从小我就隐隐觉出动物园的古怪。
然而,作为我们与动物朋友们近距离接触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同时,又必须兼顾到双方的安全,高墙加电网依旧是动物园内无法避免的必要措施。但是,我们的动物朋友“离开”了它们的家乡,以“失去”自由的代价与我们“相见”,这样的“牺牲”却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游览”所能够回应的。游园期间我始终在观察,渐渐变得有些惶恐,惶恐于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会与孩子解释世间万物的共生与平等,却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点评失去自由的动物们的种种反常行为。
我并不是一个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环保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同时,我也并不认为仅仅依靠几个人捡拾垃圾,或者断绝肉食就可以帮助环境的改善,帮助我们的动物朋友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试问一个人何时开始拥有环保意识才更好?我相信普遍的答案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那么,在环保意识这个维度上,家庭教育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了。
这样的家庭教育应该会是过分苛刻的,会是逆潮流的,会是遭人闲话的。但很可惜,极少有人真正愿意去尝试,也极少有人自小就获得过这样的家庭教育,这正顺应了如今的社会风尚。
所以,你就去看,游园结束时,那拖着疲惫身心的动物与人,又像极了很多人在公司例会上、在孩子的家长会上、在应酬的宴会上那能说会道,却又才学不济的毫无教养的蠢萌样子。
哦!对了,这篇文章也一定是意有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