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二):持续高效成长的底层逻辑--解释框架

罗胖说,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允许有冲突的观点存在,能够跳出来看自己,也就是信念解绑术,也叫解释框架。

1、 关于解释框架

解释框架,就是你解释一个现象所用的描述方式。

当我们的观测水平不断优化之后,我们会形成若干个解释框架,因此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改变,我们也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比如,我们知道成长的本质是价值的变化。此时我们就从现象的解释框架,转换到了价值的解释框架。

当我们不知道转换解释框架时,我们只能在框架内努力成长,辛苦而低效。当我们转换到一个更大的解释框架后,就自然会出现被动积累,出现价值网络选择的问题,从而改变认知,获得快速成长。不要拒绝各种各样的学习,重要的是要把各个解释框架的关系理通。

在个人成长里面有3个高效的解释框架:
第一个是,判断与决策;
第二个是,意识范围、意识能量级别;
第三个是,系统和价值。

基石假设,就是你对整个世界的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你越是知道你自己的基石假设,你整个人就越稳定,发挥的就越稳定。

易仁永澄的基石假设:整个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主观世界是脑海里面的世界,知识库存和知识摆放逻辑。客观世界是成果产出。

你手里有个锤子,你看什么问题都是钉子。
读书越少的人越执拗,越讲不清道理。

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他的脑海里只有这一个解释框架。因为解释框架少,所以这个人就会非常固执、执拗、不灵活,你和他说什么都不行,只要和他的解释框架不一样他就认为这件事是假的或者错的。

这个世界上所说的一切东西都是解释框架,任何一个人说的话,都直接反应了他的内在解释框架。

2、 更换解释框架的价值和意义

在此介绍两个思维:
穷人思维:have-do-be,就是你有什么,你做了,你才能成为什么。
富人思维:be-do-have,则是你觉得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做这个为什么这么重要,然后去做成什么。

3、 如何更换解释框架?

(1)系统+价值

系统的解释框架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解释很多事情。
当你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来描述成长时,你会发现所有的成长都是系统的输出。

(2)解释和决策

时间是一直发生的。
无论我们在做什么,对于做的事情是否满意,时间都在流逝。也就是说只要有时间发生,就会有行为发生。对于个人的评价,总是来自于个人自以为的、某一段时间内的、无评价标准的评价。

任何一段时间都是决策形成的行为
行为是由决策或者选择来决定的,所以任何一段时间都是决策形成的行为。

你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你的内在的自然模式决策的,还是由你原生家庭决策的,还是心情决策的,还是脑子决策的。

其实成长,就是把这个决策做好,成长是决策的结果。

(3)决策4个部分

决策涉及4个系统:解释系统、决策系统、假设系统和反思过程。

<<<正文完

学习笔记!
知识源请关注易仁永澄的《永澄说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