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浮世喧嚣、浊尘蔽目,在这个纷乱的世间里,写作者应常怀虔诚的朝圣之心:静下心来,探索自我,用文字来展现生活、展示自我。
生命除了外在的喧闹和不安,还应该有内在的安静和成长。在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上,每个写作者就是孤独的朝拜者一一修一颗宁静、虔诚、精进的心,不为尘世乱象蛊惑,只求自身丰富简单。
每个人就像一道茶:有的是茶中的极品;有的是普通的淡茶;有的芳香四溢;有的平淡味寡。但是,在生活的沸水中,在朝圣之路上,我们都能释放自己,完成自我的使命。
——谈写作专题副编:壁炉前的猫咪
看过一段视频,西藏喇嘛用砂土绘制曼陀罗,草稿用粉笔打过,画好结构图,以彩色砂土为颜料,他们虔诚地将颜料一点一点地精心填充进去。
历时数日乃至数月,方才能完成一座精致华美、肃穆庄严的坛城。
写作,也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坛城。笔随心走,用朝圣的心,打底稿,搭文章框架,再用文字一点点一点点地将框架充实,直至完成。
虽然喇嘛的坛城制作完成便亲手抹去,但它留在心底,成就成、住、坏、空的教理阐释。文字虽未抹去,但它依然安住在我们的内心,成为自己心灵朝圣路上的记忆。
——谈写作专题副编:丹菡
写作者对于文字的热爱,不亚于教徒朝拜圣地。当教徒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时,写作者也正行走在自己的文学旅途上。而要想文学之路上走的更远更好,我们就要始终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一开始的写作,要的是一份“我手写我心”的潇洒,只为抒发满腔心意。可渐渐的,其中的痛苦也会显现出来。因为文学这条路注定是条苦旅,不仅没有鲜花与掌声,甚至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曾到达文坛圣殿。
可若我们常怀一份朝圣之心,那么我们所憧憬的文学,会因着这份赤诚之心,温和而有力量地浸透在我们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照亮内心的路途。
——谈写作专题副编:冥欢
网络时代,写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门槛了。随便点开一部网文,都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字的体量。古往今来很多著名文人、作家,终其一生也写不出这么多字来。
然而,作品的好坏,从来不靠字数取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不过252字,却“孤篇盖全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文四句22字,字字令人动容;刘邦的《大风歌》也只有三句23字,却让这个流氓皇帝在文学史中站稳了脚跟。
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尊重自己笔(键盘)下的每一个文字,要对文字怀有朝圣之心。因为你写的每个字,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生命,都是另一个你。
——谈写作专题副编:郑天伦
物欲横流、人浮于事的今天,写作者也往往难逃浮躁的魔咒。然而,恰如饭要一口一口吃,经要一点一点念,写作一事是急不得的。文由心生,笔下的文字,要一点点迸发出来的才好,“为了写而写”、“写出来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假如你愿意许下书写一生的诺言,那么就该有几分朝圣之心。倒不是因为写作一事多么神秘,只不过越虔诚的心,才越能接近写作的真相,找到写作的意义。
透过写作,我们往往能够回归内心,发现那个勤奋、勇敢、专注的自己,在字里行间嗅到与万物有关的某种灵气,进而成就浑然天成、褪去浮华的文字之美。
本期月刊,继续带您走近文字的世界,接近文字的本真,欢迎品读。
——谈写作专题主编:驿路奇奇
目录
理论篇
解读篇
实践篇
活动篇
附:纸上电台优秀作业
「谈写作」专题敬献。
稿件问题请咨询:驿路奇奇、壁炉前的猫咪、丹菡、染竹鱼、郑天伦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