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笑和哭的力量”,这是卓别林说的一句话,看这句话吋我还是个孩子,当时很纳闷,哭和笑有什么力量?哭不是孬种的表现吗?笑人人都会啊!长大后渐渐明白,泪为心之液,笑一笑,十年少。哭和笑,一个可洗涤心灵,一个可改变时间,这力量不可谓不大。
卓别林是一代电影大师,他创造的影像世界影响了很多人。而如今,手机照相摄影可以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制造影像,各种小视频,图像,直播平台层出不穷,某些视频直播平台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展现了一个个丰富的,色彩斑斓的世界:什么娱乐、生活、知识、消费、运动,美景美食美色,应有尽有。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人人可以成为影像的创作者和消费者。5G时代进一步发展,高清,3D、AR、VR、MR会更深入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目前正在研究的6G通信,将建立太空基站,将来即便在太空,也可通过手机或将来发明的设备,欣赏虚拟图像世界。
世界如此精彩.影像如此丰富,黑白世界的文字艺术,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等还有生存空间吗?
论变现能力.文字显然没法和影像世界相比,文娱,体育,带货明星,都和影像相关,靠文字吃饭的则步履艰难,很多职业作者都转行搞书法,绘画,甚至改行卖烧饼了。多年前路遥去领奖,要借路费,奖项越大,借的越多,无奈悲凉之下骂了一句:操蛋的文学。一年前我写过一篇《寒士欢颜,向操蛋的文学致敬》,大概意思是建立一个平台,让致力于文学的寒士能安居广厦,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可惜理想很骨感,现实太丰满。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作家诗人是多么神秘,有才气,高尚的职业,现在的诗人几乎绝迹。是不是文学创作真的穷途末路了?
未必。首先,至少他可以为文案剧本服务。过去是影视服务于文学,现在,可能需要倒过来才能求发展了。第二,文学创作存续的时间长,是爷爷辈。影视、3D、ⅤR是孙子辈。语言世代相传,文学艺术不断丰富,发展,进步。无论内容形式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成果,这是作为孙子辈的影视无法比拟的。第三,易于修改。比如,剧本修改容易,电影修改则要大动干戈。第四,易存储。一本书存储空间十分有限,高清影视则需要海量的存储。第五,便于携带记录,复习。可以在书上涂涂画画记录,容易找到重点。影视没有这个功能,如果要找到影视里的一句话,或一个情节,可能要从头看到尾。
本质来说,语言文字是抽象系统。外国人写的字我们可能看不懂,说的话我们可能听不懂。但是如果外国人拍的照片,或者影像我们大致都能看懂。抽象的东西具有简练,丰富,逻揖力强等很多优点。尤其悬抽象的系统可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感悟空间。以前是金庸迷,但看过翻拍电视剧以后总觉得和原著相差甚远,原因是没有拍出自己当年看书时想象的感觉。
正因为文字的这些优点,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辈出,即使在民国也是大家林立。而如今则凤毛麟角,几乎几乎拿不出让人真正认同欣赏钦佩的大师。为什么?
商业可以成就一个行业,也可以摧毁一个行业。在过去物质贫乏的年代,做一个作家或诗人是很多才华人士的梦想,而现在职业作家不多,职业诗人几乎绝迹。过去作家诗人也不赚钱,但那时谁都没钱,现在其它行业的变现能力已经完胜纯文学艺术,吸引大批有才之士转投到其他行业。靠文字吃饭香的,一种是财经类自媒体,变现手段很多,一种是网文爽文,脱离现实的YY情节吸引大批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和追求享乐的成年人沉溺其中。然后是服务于影视的编剧,还有美食旅游等文章,最后是科幻武侠类。这些文章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商业性太浓。第二个是时效性太强,过几天就失效了,缺乏历史的厚重感。
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是文明唯一流传的民族国家。文明流传的媒介主要是文字。文字的变迁发展进步,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文字,单字体就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无意间派生出书法艺术这个副产品也是中国文字特有的)。从文体上来说,有散文,诗歌,诗词歌赋,说明文,议论文,杂文,戏剧,剧本等。文风有婉约派清新派豪放派,朦胧派意识流等等,这是一个汪洋大海。就形式来说。足可以描绘任何复杂的事物,甚至很多现实没有的,想象的未来的情节,都可以描述。而现今的文学要么离现实太远,要么商业化太严重,一些纯粹的文学很难找到出路,我虽然不是学文科的,是个理工男,但也是一个快乐的书虫,每天书不离手。也很喜欢文学文字书法艺术之类的。但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推送来的基本是网文财经娱乐,严肃点的文学别说推送,要找都很难找到。文字语言是唯一一个需要沿口手配合的形式,也是可以充分调动想象力的载体,那些具有韵律节奏的优美的语言,总能引人入胜,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让人沉思,那些深刻细敢观察社会人生人性的小说总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同理心。这是一个既可以动也可以静的世界。这是既执着,又放松的世界,世间万象皆在笔下,挫万物笔端,笼天地形内。那些幽默,让人微笑,那些苦难奋斗献身的文字,让人潸然泪下。我相信笑和哭的力量,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最近这一二百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一年比过去的100年1000年进步还快,产生的信息还多,社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所有人都在快速奔跑,有人奔跑在享乐的路上,有人奔跑在奋斗的路上,身体跑得太快,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巨变的历史产生大师,如果不向前看,向后看,如果不和历史做连接,如果不从社会万象各阶层吸取营养,如何跟得上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巨变的,史诗级的时代,我们正在创造,经历,见证着历史。如果这样的时代,居然产生不了大师,不能为后人留下点什么,那是那将是十分遗憾的事。
我们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甘于清贫,艰苦奋斗创作出于时代相称的作品。但这个世界就有那些秉承君子固穷的陈腐理念,努力奋斗的人,孜孜不倦写作的人。不是吗?
向这些轴人们致敬!
向操蛋的文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