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起名字时常用“鹏”,寓意宏图远大,鹏程万里。大鹏展翅高飞的形象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鹏是传说中的神鸟,《庄子·逍遥游》极力渲染了它“一飞冲天”的气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是由鱼“化”来的。庄子笔下的鹏,形体极其恢宏硕大,“不知其几千里”,它依靠海运时产生的大风直上九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作为逍遥游的代表形象,此说是有疑问的。
大鹏之飞需时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它要等到六月,海上刮起大风,借助此股巨大的力量,飞上九天。
《逍遥游》中还提到一个著名的人物列子,他能御风而行,虽然省去了步行,但还是有所凭借的。大鹏也一样,它的展翅高飞是“有待”的。庄子认为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才是“无待”。“天地之正”就是自然,顺应自然就是“御六气之辩”。不强求外在力量,顺应自我本性,顺应自然来谋求生存的,才能实现逍遥游。
南宋词人辛弃疾“似鲲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哨遍》),他是说鲲鹏的南徙之举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还不如“蜩”(蝉)与“学鸠”(斑鸠)顺从自然,悠然自得!
鹏飞万里、前程远大,是对大鹏形象的更新演绎。
后世将大鹏作为非凡才能、凌云志向的化身,如阮修(“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孙子),《大鹏赞》:“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
唐代李白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大鹏赋》,描写大鹏威猛庞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对比黄鹄等俗鸟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万丈豪情。此外,他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现了李白自信自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此外,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张弘范“万里奋鹏程”,这些诗句中的大鹏都是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没有足够大的海风,大鹏就只能是倘徉在大海里的鱼,它不是单纯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展翅鼓翼,有大风托举,它才能翱翔万里高空。
大鹏终于实现了振翅高飞的梦想,但它经历了多少沉潜的时日,又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等待和煎熬。大鹏是不是实现了逍遥游,可能各人看法不一,这也是对人生不同的选择与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