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一般的晚,也不会引起我自己的注意了,因为我本来就属于夜猫子一类的物种。
最近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凌晨一点以后睡觉,比原来的平均水平还要晚一个小时。自我觉知监听器响起警报音。
在干啥呢,睡前拿着手机刷,大脑后台有线程一直在运行,不肯结束,但明明已经很困,手机有时候还会砸脸上…
我自己分析有这么几种思路:
- 工作或者其他方面接收到压力,需要释放,通过睡前这段自由自在的时间,让自己获得更多掌控感,来抵消负面的情绪。
- 觉得白天的时间都是被安排的,而睡前的时间是纯粹属于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所以格外珍惜,想要延长这样的时间。
- 睡前的时间相对白天的时间,感觉没有了时间感,就好比白天的时间是一分一秒计算的,而睡前的时间就像真空一样,有一种偷时间的快感,但明显是一种错觉。
不过,理性反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改变行为,根据以往经验,过度反思反而增加焦虑。比如我要是一直在想为啥晚睡为啥不不早睡为啥我要熬夜,想着想着越来越焦虑,更睡不着了,反而加深了问题,恶性循环。还不如直接刻意改变行为,类似于瞬间发力,让自己一下子离开原来的轨道,效果更好。
上周日决定这周每天早上必须早起跑步3公里,也是为了完成这个月缺口还很大的跑步指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早睡,截止目前晚上都在十二点半以前睡了,虽然还是比较晚,但总算逃离「一点」这个魔咒了。早起跑步出一身汗感觉也是相当畅爽,张遇升博士在得到最新的课程里也建议大家,早上按时起,并且起床后去户外运动15~20分钟,非常有利于睡眠,同时促进大脑健康。
所以对我来说,想要早睡,就坚持早起跑步,督促早睡,滋养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