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出生的时候,公公婆婆就从农村老家搬到城里来和我们住在一起。转眼,孩子己满13周岁,和他爹差不多高了!
自从婆婆过来后,我基本上就没啥机会在厨房呆了。上班朝九晚五,每天早上睁眼在家吃好了走,晚上回到家又有热气腾腾的饭菜等着。十几年过去,我都慢慢习惯了这种饭来张口的日子。有时候,好不容易心血来潮逮着个机会在厨房里显摆一下,结果却遭到娃毫不留情的打击:妈,奶奶做饭的时候你能不能在旁边看着好好的给学习一下啊???噎得我这做亲妈的哭笑不得,无语凝咽。三番五次之后,我干脆直接将家里的锅铲交给婆婆大人掌管,自个儿落个两手清静!
其实,五口之家,不多说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平日里大都是些粗茶淡饭,除非是特殊情况才会到餐馆奢侈一把,但好在婆婆也是在农村吃过苦的人,一惯节俭,总是能就地取材,想方设法换着花样将一家人的吃喝打理得井井有条,饭菜不带一丁点浪费。真正说起来,婆婆做的菜谈不上精致,也沾不上高雅,甚至难得色香味俱全,摆上餐桌的大都是些家常小菜,没有放五花八门的调料,更没有啥赏心悦目的造型,一如她的人一样朴实无华,但吃起来就是能暖胃舒心,让人有种说不出的安稳踏实,孩子不管到哪里惦记的不是妈妈的味道,而是奶奶的饭菜。
一年365天,一日三餐,汤汤菜菜的,这种我想想都头大的事在婆婆眼里估计只能算是小儿科吧。当然,这倘若在平日里也算不难应付:各种食材丰富充足,差啥子了随时就近无限量采购,突然想吃啥菜了直接调动家里的油盐酱醋就立马整出来满足口腹之欲。可自从武汉不幸戴上新型冠状病毒的‘‘王冠’’后,封城、禁行、封路、封小区等各种严厉的隔离措施接踵而来,这下可苦了以食为天的芸芸众生们。在禁足的第一个14天伊始,朋友圈和微信里大多都是关注病毒传染数量,医院床位,求助人员……。不到一周,画风转变,大家伙在刷病毒信息的同时开始互相询问各自家里是否还有吃的,东家说还有几个鸡蛋,西家说还有一点青菜,还调侃盛世之下省吃俭用,为国作贡献;再过几天,哀嚎一片,这个晒清汤煮面,那个晒馒头蘸酱,一个比一个可怜,简直是看得让人心酸无比,欲哭无泪!对比之下,这让和婆婆呆在一起的我幸福感油然而生:不管啥时候,我们一家人都没缺吃少喝的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婆婆大人这次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食材有限,解禁之日还不知是猴年马月,家里四口人随时面临食不果腹之险!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平常看起来寡言少语的婆婆不动声色地依然让我们吃得无忧无虑,有滋有味。从年前回家直到今天足不出户,一天三餐从来没落下倒也罢了,餐桌上还每天轮流换着小花样,让我打心眼里暗自佩服。还是那些家常小菜:排骨藕汤、清炒小白菜、胡萝卜肉片、腊肉炒蒜苔或菜苔、番茄炒鸡蛋、白菜炖老豆腐、青椒肉丝、油炸鱼块……数天过去,就在我以为家里快要弹尽粮绝差不多该省点吃时,婆婆又变戏法一般地又换上了蒜苗炒腊肠、清炒菠菜、藕夹、白萝卜闷肉丸、剁椒炒萝卜缨子、黄花菜肉汤、干豆角炖肉片、自制的酸豆角辣萝卜干、地菜饺子或春卷、红薯圆子儿、南瓜饼、菜粑粑……总之,在一众人叫苦连天愁吃忧喝的这阵子,婆婆手里仿佛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神奇宝藏,吃的东西从她锅铲下源源不断地变出来,家里的菜盘儿压根就没缩减过。有一天,我得意地将婆婆做的几样小菜拍照发到家人群里,结果引来姑子几家人馋涎欲滴不说,大姑子家的大小姐看到这些图片更是万箭穿心,愤而退群……。这也怪不着她,她从小就是婆婆的菜盘子给喂大的哦!
我突然明白:婆婆大人那些小小的菜盘子,经营的是一大家子!不写了,厨房里的香味又飘出来,婆婆大人的菜盘儿又摆上餐桌,标准的四菜一汤,吃饭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