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在很多方面都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如前文所述,什么是真正地相爱?就是“你往下掉的时候不是一把推开我,而是有我在下面为你托底。”而关于如何做好人生中重要节点的选择,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们令人动容的答案。
关于选择
电影中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虽然戏份不多,但窃以为,这段故事正是解读整部电影的“题眼”所在。
刚刚就读清华的吴岭澜是个文科天才,但在其他方面并不出色(文科满分,实科不列)。对于人生,他充满了焦虑和迷茫。于是他向后来的清华校长梅贻琦申请转科,梅贻琦问他为何有此想法,他回答:“最好的学生都是学实科的。我只知道,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觉得踏实。”
这个阶段的他,并非对人生没有规划,但却是一种缺乏哲学思考的结果,所以他的方向也是混沌不清,摇摆不定。
面对他的诉求,梅贻琦告诉他:“你还缺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吴岭澜追问:“何为真实?
梅贻琦说:“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话虽不长,但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导演想要通过电影告诉我们,度过这绝无仅有的一生的方式就是:认识自己,忠于自身,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此后,泰戈尔访华又让他坚定了自己学习文科的信心,因为他看到“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最终,他听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从文,留校任教,继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便投笔从戎,以身报国。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何谓成功?窃以为,成功绝非简单的腰缠万贯或名扬四海,而在于内心的从容与灵魂的自在,在于他是否找到委身于这世间的最惬意、最合适的方式。
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自有他的光芒所能照亮的领域,你看到旁人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于是也想把自己活成别人,却不料想,反将自己的光芒就此隐匿。
因为我们当下的教育,似乎缺少了这样一种深层的哲学教育。从小到大,老师们可以交给学生无数种解题方法,传授给他们丰富的应试技巧,但偏偏很少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定位自己。
而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明明在努力奋斗,却总在原地徘徊,甚至迷茫无助的原因。因为,在根本上,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了成为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
很多时候,人们一边在朋友圈发些不痛不痒的鸡汤文字,并且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一边在现实世界里麻木度日丧失真实。
但好在,还有《无问西东》这样的电影,在提醒我们去关注内心的真实,去探寻生命的价值,去思索人生的意义。
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定要让一个人掌握什么技能或获得什么技巧,而是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人。教给他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教给他与自己对话的方法,惟其如此,当他在面对生命中的那些不堪与困顿时,才能遵从内心坚定方向。
而这,也许正是泰戈尔的演讲里所要想要表达的精神,他希望每个人,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