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能选择自己降生在什么家庭?不能选择谁成为你的父母,出生之后便开始面临着无数个选择,的确原生家庭及生长的环境及受到的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性格个性,而其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偏好”。
虽然在人的一生中每天都面临着选择,从择校到择偶业,从择偶到择友,从择期到择地等,从“跳槽”到“转行”,但影响一生的“关键选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串联起来构成了你的“生涯曲线”。犹如20:80法则在“人生选择”中的应用,关键20%的选择决定并影响着80%的人生岁月,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一步对,成为人生的转折点,人生从此而不同。诸如选择上大学深造,还是就业,常言道: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是一种能力,当你的能力越高,选择的空间越大,比如当你成为高考状元时,各类高校任你选,而当你的高考分数很低时你的选择空间很小,甚至别无选择。
选择是一种经验,人们容易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积累,形成自己的“选择”习惯,习惯让人轻松选择自动驾驶模式,无意识选择,比如选择吃什么,穿什么等个人偏好。
选择是一种意愿,是“主动选择”,操之在我,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被动选择",受制于人,随波逐流,逆来顺受,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既是"主动参选",又是“被动被选”的结果。当遇到外部威胁时“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反映出一个人的防御模式,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战斗模式,或是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的“逃跑模式”,或是选择“不知所措“的僵化模式。
选择是一种决断,反映了一个人的做决定风格,有的人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容易纠结,当断不断;有的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即使面对诸多不确定,也能独立思考,力排众议。
在今天身处乌卡(VUCA)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易变性,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抬头看路”远比“埋头拉车”更重要,拥有速度固然好,跑对方向更重要。如果选择方向错误,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选择的困境,“不做选择”,“选择太少”和“选择太多”。
其一,不做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凭天由命赌运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或许有时不做“选择”,静观其变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其二,选择太少,别无选择,华山自古一条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或者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者是两难选择,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抉择定生死,“非黑即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就是“取舍”,有所得,有所舍,弃卒保车,“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秉持凡事有三。凡事至少有三个选择,另辟蹊径,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其三,选择是多多益善吗?
选择太多反而成为一种选择障碍。自我设限,设置选择范围。挑花了眼的顾客们,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一家超市的走廊里,向顾客提供果酱样品及可购买ㄧ整罐心仪果酱的优惠券。研究人员想看看,可供选择的品种数是否会影响人们对果酱的兴趣及购买可能性。他们分别在两个星期日都做了实验,一次为顾客提供6种果酱,另一次提供24种。他们发现,选择余地较少(有6种可选)的顾客对果酱更感兴趣,购买可能性更高。研究人员还做过一项类似的研究,他们向一群实验对象提供6种或30种不同的巧克力。接着,实验者会向实验对象支付酬劳(吃巧克力还有钱拿,真是个不错的研究),还告诉他们,报酬可以选择钱或者巧克力。那些吃6种巧克力的实验对象,有更大的可能选择巧克力当报酬,而有30种巧克力可选的实验对象,有更大的概率选择钱作为报酬。虽然人们总以为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选择太多会让一个人难以做事。
选择的加减法
世间万物的规则就是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逢其时,物极必反,有时需要做加法,从别无选择,发现盲点误区,到两难选择,再到凡事有三个以上的选择;有时需要做减法,自我设限,选择并非多多益善,选择确定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别无选择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选择决定方向,选择决定路线。
选择决定取舍,选择决定进退。
选择决定成败,选择决定命运。
选择注定转折,选择注定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