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有人咨询我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有认真了解或研究过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我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育儿经历:我还真不记得我家丫头是具体什么时间进行大小便训练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岁之前肯定没有,因为我记得她一岁8个月的暑假,大热天的,带她去香港两天一夜游玩,都是全程穿尿布的,经常找洗手间给她换尿布(后来香港发生的事,庆幸自己当时给孩子全程尿布,不然自己是民族斗争的罪人。)
但是不等于自己的方法就是对的。当时,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把尿了,不管有尿没尿,经常把把,就有规律了,基本不会尿裤子了。家里的老人好像也跟我们提过:“怎么这么大了还穿尿布,你得给她把尿把屎嘛”。后来不知是不是懒,还是没有特地去厕所把屎把尿,而是买了那种像玩具狗一样的小马桶,可以放在客厅或房间任何一个角落的,她上一次就冲洗倒掉的那种玩具小马桶,经常她给了信号时就带她去小马桶上,但经常我们来不及收到信号,她已经……
但是非常神奇的转折,我记得非常清楚,应该是她两岁5个月左右的某一天,那段时间家里来了小表姐,4岁的小表姐每次自己叫嚷着“沤尿!沤尿”就冲进厕所,自己上厕所了。然后有一天,我们在客厅里玩着,小家伙突然起来叫起来“沤尿,沤尿”,就笃笃笃,迈着可爱的迷妹步伐,冲进了厕所……自己上厕所的哦。这,不用训练,就“模仿习得的了!?”
<2>
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查找书(书呆子就是这么装蒜的了),看看心理学家们是怎么说,怎么建议的。
说到儿童排便训练,首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佛洛伊德,稍微接触心理学的都知道,这个家伙不搞正经的心理学实验,主要研究潜意识啊,催眠啊、梦的分析啊、力比多啊……但人家就是好牛,好牛,是精神(心理)分析学派的鼻祖。他最让人不可思议(难以接受、非议但又很让很多人信奉)的人格发展理论,就是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的“性心理期发展论”。(没办法,人家就是牛),他将人格发展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
在这里我就不叽里呱啦,之乎者也一大堆专业知识了!回归正题。看完他的一大堆好深奥好深好的理论……之后,大致得出的结论是:
0-1岁是不建议进行排便训练的(都还没到达这个时期嘛);
排便训练的关键期是在1-3岁的肛门期(当他有排便需要的时候引导他自行排便,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而不是有尿没尿都带他去厕所把啦!);
排便训练不能太严格,因为还非常非常重要哦(对小孩拉屎这件事没搞好,对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的哦!)
<3>
肛欲期,又称肛门期,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学中,形容小孩过了口欲期,到了约18至36 个月大的时候,感受到刺激肛门时带来的新奇感觉。在这时期会发现自己会产生粪便,而很兴奋,这时就是家长教小孩到马桶上厕所的时候。
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对婴儿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对婴儿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
如果小孩在肛欲期得不到满足,也就是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憋住,憋住,一定要到厕所才拉~~~~~~~便很容易在长大后出现肛门性格,如吝啬、顽固、倔强,以及很容易会有洁癖,称之为“肛欲期固结”。(哈哈,铁公鸡啊,有洁癖的妹纸,终于找到困扰自己多年问题的原因了吧,严肃,严肃,我们是正经探讨的)
<4>
孩子最先要学会控制的是自己的排泄,从成人为自己换尿布到能够自己控制、完成排泄,体会到自己可以控制、影响自己的行为,也就为学习、遵守外部世界的规则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年龄段,幼儿还学习着生活环境里的各种规则,在这种对规则的执行和遵守中,他们获得类似控制自己排泄的肯定感和安全感,这使得他们逐渐独立,并向更高的发展阶段顺利过渡。也就是说,让幼儿自己获得控制自己的排泄的肯定感和安全感。
所以,让孩子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是多么重要的哦!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啊!当然,也不能太晚!记住是1-3岁,2岁左右更好吧啊!
(原创不易,谢谢支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