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经历的越多越喜欢独处?

独处可以减熵。

经历多的人,他的羁绊、知识量、责任会逐步积累的越来越多,他遭受过社会的赞赏和毒打,他享受过很多、也失去过很多。

这种状态下,他的情绪回路中,对外界反馈的阈值变得更高,不再为更高的反馈而欢欣雀跃,也能承受很差的境遇而不怨天尤人。

但过多的羁绊、经验、人脉和知识也使得他维护自身自洽的算力成本越来越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有一天,他的算力会完全被消耗到琐事和日常的人际来往以及羁绊责任,他会进入一个热寂的状态,每天空忙而无法成长。

这也是非常多的人,陷入所谓“中年危机”的缘由之一,熵增到一定程度,人的思维是无法成长的,只会衰减,亦或重复当前的状态并且丧失了自身系统的容错性。

这会令人恐惧。

因为连容错性都被系统的维护成本吞噬了。

而减熵的方式虽然很多,比如用思维模型进行知识压缩,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断舍离,比如建立对信息源和社交关系的大过滤器等。

但是都不是那么容易。

其中成本最低的,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是享受孤独。

其实当下很多人都是身弱之人。

基本身弱之人在经历一些绝境之后,都会开始喜

欢独处。因为身弱的人,要保护自己纯粹的能量场,不为外界所影响。印是保护的方式,其实比肩也是。

另外不要看太多的信息,这也是消耗能量的行为。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钻研,保持喜乐就是天人合一,就会持续好运。

你根本不要管别人在演什么戏,好好管住自

己的这一颗心就能福生无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