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结束了,今天是2017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很遗憾明天又要开始上班了。像跨年夜这种有着辞旧迎新特殊含义的日子,总是或多或少需要一些仪式感来彰显它的与众不同。有些人选择三五好友通宵唱K,有些人选择窝在床上看元旦晚会,也有人会一个人或者和另一半看一场跨年电影。但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回首下2016年的点点滴滴,展望下2017的全新目标,可能通过一条朋友圈状态、也可能通过一篇千字长文,形式千篇,但主旨一律,无非就是反思往年的不足,希望来年能有新的变化与进步。
人们总是寄希望于来年会更好。其实好不好,最后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生活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你善意,只有你自己做好了迎接未来的准备,一切的美好才会如期而至。虽然今天才写“年终总结”好像有点晚了,毕竟今天都已经是2017年1月2日了。但是离丁酉年的大年初一,不也还有段时日吗?所以想想还是写些什么东西,也好五六年后再来体会下自己今时今日的现状与心绪吧。
2016年印象深刻的改变,其实对我来说,也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之前在《写于毕业两年之际》一文中,我曾提过,我是于今年的8月19日正式离开我的上一家公司的。这8个多月的时间,所谓的成长其实基本上也就局限于工作上的业务熟练这类。业余可以说没有花多少时间用来自我的增值与能力的提升。若硬要说有,也就看了几本书吧。前8个月看的书单如下:
1.《馅饼的秘密》(上下两册)
2.《呼兰河传》(若干页)
3.《恶意》
4.《麦田里的守望者》(四五十页)
5.《我看电商》《再看电商》(黄若的这两本书买于2015年5月,因内容较干中途放弃,转看其他文学类书籍,一直拖到16年上半年才看完。)
6.《引爆点》
之前确实也没仔细盘点过自己这一年到底看了多少书,现在这么一清算我前8个月的阅读量真是令人汗颜,完整看完的居然连5本都不到(黄若电商系列阅读历时两年,故不能算2本均由今年看完)。虽有工作强度较大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懒惰与自制力差。
8月中旬离职后,也算是放松了一个多月近两个月的时间,期间也未花多少时间用于学习,唯一的成果也就在那段待业期间看完了张亮的《从零开始做运营》吧。
看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想由原先的市场方向转为运营,故先进行相关的知识架构学习,以备面试之用。也是在这期间面试的过程中,实打实的体会到了知识面广博的好处。通过此前阅读黄若的二看电商系列,让我对电商行业有了一个较深的认知与了解。在我面试某电商公司公司运营岗的时候,正是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使我能够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为我的面试加分不少。也许,这也是我后期有意识地去加大阅读量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回首这一年来,自己心态的最大变化应该是在我到了目前这家公司的时候吧。也是从那时开始,觉得自己有了明显的成长。然而,成长并非来自工作本身,而是自己对于业余时间的管理之上。可能是上家公司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新公司的闲适安逸让我非常不适应,进而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以前那种“如果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我能去哪”的念头又再一次迸发出来,甚至比以往犹有过之。强烈的危机感,让我认识到自己不能够坐以待毙。而似乎也是机缘巧合,促使我迈出第一步的相关信息恰恰也是源于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
1.求变一:参加线上学习,完善知识架构,拓展人际圈子
某个百无聊赖的工作日,公司的微信群忽然有同事分享了个“馒头商学院”的二维码。出于无聊的心态就点进去看了一下,就是这么巧合看到了馒头商学院的“运营体系课程”,在对当前状态的危机感&自我增值的必要性&学费较高之间几番纠结挣扎,最终选择了报名。还好就目前的结果来看,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互联网运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以后的成长轨迹也更加的明确。除此之外,认识了业内的其他人才,愈加发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学习的动力也更加的强劲。
而初尝甜头之后,接下来又报名了馒头商学院的“365成长联盟”以及起点学院“互联网运营实战训练营”。这两个均是2017年正式开班,算是我今年的一个增值项目吧。前者自带的“365天读书推荐&打卡”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夯实我的阅读习惯,而后者注重线下小班制学员训练,更可以加强我的实战,以及拓展圈子。希望这两个课程能够名副其实不要让我失望,让我在2017年能有更多的成长吧。
2.求变二:加强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
这是今天从家返回上海之前拍的书架照片,这主要是我大学期间(2011-2015)——2016年8月所看的书籍。从图中不难看出,之前所涉猎的多是以历史、文学、侦探、悬疑这几类书籍为主。其实就我个人见解,一个人是非常有必要多阅读些历史、哲学、人文类书籍,这种类型的书可以淬炼一个人的思想。但是毕业工作后,尤其是2016年的这两个月,自己在心态上变得更加的急功近利,不愿意花这么多的精力去阅读这类书籍,更多的会偏向于工具类书籍的阅读。也可以说在“术与道”之间,现在的我选择了术。
所以,现在的自己其实蛮后悔没好好把握大学时间多多阅读,毕竟那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涉猎哲学历史,不像现在不得不得重于术而轻于道。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在理想状态下保持三本一轮回,每看2本术再看1本道,做到术道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拾起书本,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应该已经是11月初的事情了。从2016年11月—年底,阅读书目如下:
1.《互联网运营之道》
2.《麦肯锡方法》
3.《金字塔原理》
4.《人类简史》
5.《增长黑客》(在读)
2个月的时间,看完了4本书,这个进度其实不算快。而且大部分的阅读时间都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完成的,真正一个人静下心来进行深入阅读的时间并不多,这就将阅读质量大大打了个折扣。有鉴于此,2017年给自己订了个目标:每晚睡觉前至少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而且每看完一本书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思维导图,强化记忆,融合到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中,真正纳为己用。
再附上目前已经确定的部分2017年书单,推荐给大家,也在这里给自己立个flag:2017年一定要看完这些书。
3.求变三:持续输出,梳理知识体系
3.1建立微信公众号
2016.10.25,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弈呓(ID:YiYi_TANG7980)
2016.11.5.00:14,发布了第一篇微信文章《浅论如何引发流行潮(一)》
当时注册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是:自己觉得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书,其实很多时候看完了也就结束了,甚至看完后面已经忘了前面讲了什么。
因此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来加深自己的认识,更好的将所学到的内容与自己本身的只是体系融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但又担心自己无法坚持下来,便注册了个微信公众号:一是想赶上分享经济的浪潮,有朝一日能够知识变现,二是希望能积累起一定的粉丝,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推动自己持续创作。而后期随着培训课程的开展,自己对运营的了解,再加上这两个月所看书籍多是与运营相关,所以这个号慢慢的便形成了专门输出互联网运营相关内容的定位,目前能够稳定保持在每周两更的频率,这两个月共计输出了19篇文章,希望在2017继续保持。
3.2扎根简书,为签约作者的目标而奋斗
2016.11.26.14:12,在简书发布了第一篇文章。
当时是将微信公众号上关于《引爆点》的(一)(二)两篇读后感,整理了成一篇发布在了简书上《浅论如何引发流行潮——读<引爆点>有感》。起初,更多的是将简书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分发渠道。后来折服于简书的创作体验以及良好的受认可感,最后慢慢演变成先在简书进行创作,再将文章贴至微信公众号。
截止2016年底,入驻简书一个多月的时间,合计在简书发表了14篇文章,字数46459。虽说粉丝数和收获的喜欢较少,但相信只要长期输出,必然会有可观的增长。2017年的目标:希望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
3.3 多渠道分发
除了将微信公众号和简书作为常规的创作平台,自2016.12.17起,开始通过其他渠道的分发,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截止2016年底:
1.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投稿并发布文章2篇
2.在“互联网er的早读课”上投稿并发布文章2篇
3.注册头条号,发布文章3篇
2016已经过去,庆幸自己抓住了16年的尾巴,通过培训和阅读来获取知识,并最终将所学以文章创作的形式进行输出分享。虽暂时还未走上人生巅峰,但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持续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在已经来到的2017年,必然会有新的成长,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