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打电话进来。
最近学校里开学了,有了很多的调整,比如延迟放学到五点半。朋友说她的孩子非常抵触,不愿意在学校多带一分钟了。
她问我这边怎么样?
我这边还好,孩子没什么意见,几乎全班家长都回执同意。
我问她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感觉孩子不是对这件事情有抵触,而是他对学校这个环境有抵触。
朋友说,孩子给他说过他很孤独。她的孩子体型偏高偏胖,出于让孩子去锻炼的目的报了学校的足球课。
然而,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孩子在足球队并不开心,他做的不好,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嫌弃他拖后腿。从二年级开始到现在连续两年了,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内心有些受伤。
同时,学科科目英语最优,其他的数学、语文总有比他优秀的同学,他感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助感。
聊到这里,大概可以看出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在学校多带一分钟,他更愿意回家一个人看书。
我问朋友,他有没有其他的爱好,兴趣的领域。给孩子换一个适合他气场的环境,帮助他得到正反馈,逐渐的树立自信,打开孩子的心房,建立和外界的关系。
我从朋友孩子的身上感觉到了,作为父母大部分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标准在塑造孩子。认为孩子应该学习乐器,就给报名;认为孩子需要加强锻炼体魄,就给报名;认为孩子应该学习跳舞,就给报名……
这个过程当中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他或者她是不是真心喜欢?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学习的时候有没有一个长期的目标?
为什么需要这么思考呢?
因为兴趣足以激发最大的自驱力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当然,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条曲折坑坑洼洼向上缓慢增长的曲线,直到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才会有质的爆发。
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他是需要帮助的。更多的家长可能是指责或者是强硬的要求。这就会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如果他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得不到进步,得不到“成长的体验”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放弃。
为什么需要孩子知道他的“长期目标”?
目标感对于成人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孩子,就好像一个人在黑夜看不见灯塔的微光,他会绝望的。如果有一个目标指引他,他就知道他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有策略的马拉松选手比赛之前,他们会把全程进行踩点,标注明显的建筑物,甚至会“彩排”,记录每个标注之间的时间,这样有了周全的计划,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他就会逐步达到每一个“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完全的掌握什么时候跟跑,什么时候冲刺!
孩子学习到这个技能,除了自己喜欢,还需要知道在这个领域有那些做的杰出的人物,给他们看看视频,让孩子知道他持续积累会成为什么样子。
其次,这些杰出的人物达到这样的高度,他们是如何进行训练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涉及到“成功的秘密”,就是持续不断的积累。
我们总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他们什么都会,但是,他们需要的不是强加的期望,他们更需要适合自己生长速度的土壤。
尊重孩子的内心,给他阳光自由生长,尊重孩子的发现规律,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自信才是面向未来的无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