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气质》相信篇
人总要相信点什么,才不容易摇摆与随波逐流。所相信的不外乎是向善而务虚的原则与信条,再有这些原则与信条指导我们自省与改进。
王明夫先生先是办私塾再办和君商学院,这是一件成人达己的事,可总因含有达己的成份而受到质疑,有些人总是不能先看到先生成就别人的那部分。我听过一个故事,私塾时期有位学生是山东的状元、高考满分,这么聪明的人必有其独立的见解与非同一般的傲气,什么让这样的骄子愿意称当时不到40岁的王明夫一声“先生”?先生说靠真诚,靠全心全意倾囊相授。先生这样说,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无论哪类人都会因他自己的选择而做出不同的表现。怎能要求全世界都信?做一个好自己、问心无愧、此心光明,足矣。
我越来越相信世界上要求向善的人多、愿意为恶的人少。我们往往因为过于关注少部分不好的情况、而选择不去相信好的绝大多数。这样一来,便有了步步设防、处处算计、勾心斗角等等让人心累不已的东西。在美国生活的岁月,让我体会了基于“我相信你”而设立的一套完整社会管理规则,这个前提大大简化了流程,然而它并非放弃监督、一旦失信其后果将会是极其严重的。要知道我相信你绝非代表我傻、我懒、我不判断。
当在我加入和君前夕,我看到有关华为和任正非的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个刚进入华为的年轻员工为华为的未来写了万言书,任正非看过后批复“若精神有问题,建议送医;若无问题,建议开除”任正非的逻辑是还不了解一个地方就来万言书!无论是进入和君还是任何一个组织,一开始必定要先融入,既然在外部徘徊选择时已经花了无数气力、那么进入后可以先选择相信并融入,特别是在遇到的事情和自己想象有极大冲突的时候是否还能抱着相信的态度搜索更多信息、对情况加以理解?就我的经历而言,我基本上都能从一开始的错愕变为理解。相信的东西是不能轻易放弃和动摇的,对于我们所相信的要有更多的思考、质疑和发问。
在管理上,公司常给员工罗列一堆制度规则、条条框框,却疏于为他们建立一些应该相信的东西。当后者被建立、被统一(至少占多数),遇到事情员工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不需多言、不需看管。我不知道是不是算文化建设?我倒更赞同山东大学丁荣贵老师的说法:基于原则的管理。比文化建设更接地气些。
这是我对“人总要相信点什么”一些浅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