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余额提示不足,你的七天怎么过的呢?旅游看世界?宅家看电影?还是忙叨忙叨忙叨叨?大姐说,为什么呆在家里沙发就是葛优躺,躺在沙滩就叫度假呢?
每到快要放假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一种奇异的兴奋,这种兴奋即是对于可以跟工作、学习暂时告别的期待,又是内心那些计划的再出发时机。所以临近放假,内心总会有种难以言说的雀跃,好像终于可以停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一直没看完的书、早就想逛的店、还有那么多的小心思,终于有了可以存放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感觉从上学到工作,无比熟悉。只不过从原先的抱着书本回家再原封不动带回学校到抱着电脑回家,然后毫无进展的带回公司。
若说是这段时间完全没做倒也罢了,每天也有那一小时俩小时的时间限制,奈何忙碌了那么久,好像书也没记住几页,工作也没什么灵感。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真的懒得想战略,所以就让自己从简单的战术开始。内心笃信着一种,我既然都努力了,无论如何都会有点什么回报的期待。就好像,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逻辑。
但是问题是,很多时候,没有功劳,苦劳根本就做不得数啊。无论你雕刻的多么辛苦,他没有成为一件艺术品,所有的心血努力都只是一盘散沙,随风而去,留不下什么痕迹。
况且,在这样的内心期待之下,很容易会倦怠、会怀疑、会觉得自己终究不是这条路上的人吧,我也许换个跑道会更快一点。然后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后依旧一无所获。
造成这种境况的根本局面就是,我们用忙来掩饰自己的懒。因为懒的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因为懒的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因为懒的去寻找灵感,所以就选择用一种容易的、机械的、表面上很容易看出时间累积的行为来掩饰。造成一种,你看我在努力啊、我很努力呢的表象。让自己的左脑停止运转,却不停的制造虚幻的满足感和假象,让右脑感受到愉悦。表面上看好像皆大欢喜,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就像朋友圈打卡,就像每日跑了五公里,就像说你看我都是全职妈妈,而事实上呢,你打卡的背后是匆忙的十五分钟,每日的五公里却跟你的健身计划不相符,作为全职妈妈却没有一次认真的陪着宝宝读过绘本。如果你打卡读书,你应该分析清楚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放松身心?获取信息?有的放矢,而不是那紧张的时间计时。如果你有明确的健身计划,那就应该对着体测表分析好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全面的训练计划,而不是简单划一的每天五公里。作为一个全职妈妈,你要做的不单单是满足宝宝的生存需求,而是给他全面的陪伴,与他一起探索世界。
我们要做的是分析之后,有的放矢的努力,而不是毎日匆匆忙忙的表现。让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高质量的,我们才能看见自己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看到我们的目标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别让你的懒驾驭你的生活,别让忙碌成为毫无意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