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闺蜜一起带孩子们去买衣服,店员热情似火,见孩子们来了,一人发了一根棒棒糖,两个娃娃迫不及待地打开吃了起来,似乎每一个小孩子都逃不了棒棒糖的诱惑。
后来我们在商场快要关门前离开了,因为天冷加上我没骑车,于是就电话给孩子爸让他来接我们回家,等待的时间我们母女二人就坐在商场内的一个桌椅处,玩起了卖棒棒糖游戏,结果在玩的过程中女儿不小心将棒棒糖搞到在地上。
女儿赶紧将它从地上捡起往嘴巴里塞,“唉,你觉得它还可以吃吗?”我转向女儿说道。
“我想吃吗?”女儿话刚一说完哇地一下就哭了。
我抱起她安抚着,“妈妈知道你很想吃棒棒糖,可是商场门口的地上很脏有很多细菌,这样吃下去会生病的。”
女儿似乎听不进去我的言语,拼命哭着摇头,“我要吃我要吃我要吃吗?”
我见状不再讲话,轻轻摇晃着她,待她不怎么哭泣的时候,我:“哭好了吗?我们可以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女儿看看我说:“妈妈,那我可以明天再买一个吗?”
“你不是有零花钱吗?你可以带着它去买,行吗?”我引导孩子去思考零花钱这事。
“你给我买吗?你给我买。”女儿一听要用到她自己的零花钱显得特别不乐意。
“棒棒糖是不是你不小心弄掉在地上的,跟妈妈有关系吗?妈妈认为应该由弄掉它的人儿去购买呢。”我说道。
见其不讲话,我接着说:“如果是妈妈帮你的东西搞坏了弄掉了,妈妈当然要来为它负责,你觉得呢?”
女儿感觉我说得貌似很有道理,便点点头:“那我明天拿我的零花钱去买一个可以吗?”
“ok。”我用手笔画着说。
剧情原本到这里应该落下了帷幕,可是后来因为我和孩子爸要求孩子扔掉那个已经很脏的棒棒糖,孩子却怎么都不愿意,再次拉起另一场关于棒棒糖的序幕。
“我和爸爸觉得这个棒棒糖实在太脏了,可以把它扔到垃圾桶,等明天按照约定再去购买一个吗?”我再次出场与女儿协商着。
“是呀,宝贝,这个棒棒糖不能吃了,我们留着它没用,还招虫子。”孩子爸也加入了我的战队。
女儿估计看到我和爸爸强强联手,非常不满地说道:“我不要扔,它是我心爱的宝贝,我要带它睡觉。”
我和孩子爸听到孩子这样的回复,近乎崩溃,“宝贝,这个带到床上会把被子床单弄脏,而且还会好粘。”
“不会的,我会想办法的。”女儿边说边去拿湿巾纸卫生纸一层又一层地将棒棒糖包裹着。
我和孩子爸尽管持反对意见,但显然招数使尽,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儿洗漱完毕,毅然决然地抱着被包裹得像冬天的胖娃娃一般的棒棒糖上床睡觉了,不久在故事的陪伴声中慢慢地甜甜入睡。
此刻我的脑海里满满儿时自己因为糖掉在地上立刻捡起来就往嘴里塞,边吃边流哈喇子的样子,那时感觉超幸福!
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女儿身上,为什么我们会制造出这么多限制?怕病从口入?怕脏?怕孩子邋里邋遢?还是怕外人看到后的指指点点?
或许我应该在最初就尊重孩子的本能反应:捡起来吹吹就吃。假若孩子真的生病了,这不正是为孩子修来的教育课时吗?假若孩子安然无恙,她不正好获得了我们童年时的那点如今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吗?
我们长大后失去了天真无邪,还总是忘记眼前的孩子是我们过去最纯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