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

很多年前就听说过沙盘,在心理咨询、管理培训中都有听说,头脑中勾勒出来的是一种游戏类的项目,但一直没实际见过,更别说体验了。上周末正好有机会参加了一个团体沙盘体验课,终于实际体验了一把。

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这样的:沙盘游戏,亦称箱庭疗法 ,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 ,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 (玩具 )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玩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 (沙盘)里 ,创造出一些场景 ,然后 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

沙盘培训老师先做了十分钟左右沙盘的理论介绍,然后自由分组,每个沙盘5-6人,先破冰,小组成员简单自我介绍后,老师定了一个沙盘游戏的主题——童年时最自豪的一件事,然后每个人到玩具架上挑选3个能代表这个主题的玩具,每个人依次摆放在面前的沙盘上,在沙盘上的摆放位置随自己喜好,沙盘成品如下:

然后小组内每个成员依次讲述自己童年最自豪的一件事,并对所选择的玩具进行介绍。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一开始是新奇、跃跃欲试,讲述完自己的并听完其他人的故事,转而变得平淡,感觉对自己作用不大,就跟绘画疗法一样,最多不过是根据选择的玩具分析出每个人的潜意识特质,而对于如何进化提升并没有太多涉及。

脑子里也开始嘀咕“沙盘也不过如此,并没什么大用啊”;组内有两位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并感慨一路走来的艰辛、内心的煎熬,颇为动情,甚至落泪,而我脑子里念头不断,不停地对他人的话语进行评判:“这有什么呢!”、“肯定是你自己太敏感”、“根据吸引力法则,同性相吸,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到相应类型的人”、“根本就是自己的问题,怎么能怪人情凉薄?”等等等等。

最后总结环节,老师特别说明了沙盘游戏的原则——“四不两重”:

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

一句话瞬间把我敲醒,这不正是心理咨询中一直强调的“价值观中立”吗,也是心经中所说“万物皆空”的“空”,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感恩老师,感恩参与的每一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