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星期五,是我们伊川国培坊线下研修的第二次集中培训。根据我们教体局的要求,我要进行一节语文微型课展示,授课时间为12分钟。
早上8:00,我准时到达进修学校。当介绍今天来评课的专家是张捷老师时,我目不转睛地望着面前的她,齐耳短发下一张可爱的娃娃脸,身着白色的风衣和合体的牛仔裤,看上去那样年轻。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老师介绍,张捷老师是我们河南省优质课的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语文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是商丘师院的国培专家。
根据王老师的安排,我们每一个老师讲完之后,张老师要进行点评。首先,走上讲台的是高山镇的马晓燕老师,她为大家展示的是《小马过河》一课。作为旁听者,我认为马晓燕老师讲的特别好,课件制作精美,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训练与想象思维。在评价马晓燕老师的课时,张老师在肯定了马老师设计用心的同时,又告诉我们,低年级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重点,贯穿课堂的始终。真是一语中的。
上午六位老师讲课结束之后,张老师不顾疲劳,给我们做了一个专题讲座《备课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从一名一线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张老师的话特别的接地气,她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理念需要改变,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清晰,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是不同版本的课文,采用的教学策略就要有所改变。张老师用她曾经执教过的《穷人》一课,来给我们讲解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次,以认识人物形象为目标;二次改稿,在语言文字中探究“穷”、“善良”这些关键词;第三次,以小说文体的特征来学习悬念的设置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张老师的几经易稿,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是下午第二个执教者,我讲的是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蒲公英的梦》。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一株生活在街心公园的蒲公英,饱受周围恶劣环境的折磨,担心自己不能开花,好不容易开花后,却遭受了一系列悲惨的遭遇,在睡梦中,它希望自己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导入新课时,我是采用了读一首诗词引入了蒲公英,再到它的梦。在张老师给我评课时,她告诉我,将诗词引入新课,这种方式可以,但对于我执教的这篇课文,引用这首诗词有点大材小用了。现在细想,的确如此。虽然我是结合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新教育晨诵内容而这样设定,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片是否更直观形象呢?
上课的环节中,我曾有这样一个设计: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将这则童话以故事的形式讲下来。我这样设计,原本是希望将语言学用落在实处。课下与张老师交流,她就问我:“你为什么要在这一课设计讲故事的环节呢?这一课的课后题也没有这样的要求呀。”我哑口无言。是啊,我如果结合课后习题,扎扎实实地进行读的训练,词语积累运用的训练,不是更好吗?“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本真起来,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容易迷失方向。
“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不多说一个字,也不少说一个字。” “要想上好课,一定要注重细节!”张老师的金句良言温润亲切,字字珠玑,也希望教体局能再次邀请张捷老师或是像张捷老师这样接地气的专家,我们需要聆听智者声音,我们需要提高课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