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抱着手机听了一场为时两小时的深夜广播,顿时觉得自己仿佛已是置身于七八年前的大学宿舍,那时候:我总在深夜里醒着,耳朵里塞着耳机,眼睛凝视着窗外的黑暗,感受着舍友的呼吸和梦呓。
我已经想不起,我和《千里共良宵》是具体什么时候、如何结的缘。我只记得那时候的我,即便已到深夜依然舍不得睡去,就开始通过手机的收音机搜集声音,偶然间的一次相遇,我就沉迷了,每天早晨起来,耳机总绕了一脖子。
大二开始定时守候,凌晨的报时一过,就期待着一个个声音从千里之外传到我的耳朵里。只要把耳机一戴,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与远方的声音,那感觉真的很奇妙。
听的时间久了,对声音的主人也慢慢熟悉了起来,慢慢了解到了他们的故事,甚至于彼此之间通过留言的方式建立了一种类似朋友的关系。
后来,开始迷恋上一些声音,总觉似天籁般摄人心魄让人根本无法抽身:我喜欢徐曼的温柔而倔强、我喜欢小钊的干净且潇洒、我喜欢姚科的诗意和美好、我喜欢小马的低语和谦卑、我喜欢起源温润和努力……
后来,自己喜欢的声音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我也很难再去重新适应和喜欢一些人的声音,于是开始逃避深夜的守候。
在手机里下载了一手机的音频节目,无人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咀嚼回味,想象着当初那场节目是怎样的状态。
在丽江工作时,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总是习惯把耳机声音开到最大,在无人的街道把车骑到最快,有时甚至伸开双臂享受那种自由驰骋并且身心被声音完全包裹的感觉!
后来,我开始尝试自己去制作音频。我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学习音频剪辑,最终也成功做了好几期节目与朋友共享,一度想把这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我也以为我可以坚持做下去。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内心非常平静的注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所有的音频和文字记录都化为了虚无,再也怎么也找不回来的那种。
那一刻,说没有不舍、不犹豫、不纠结……那真的是骗人的,因为深深爱过也真切付出过。
每次出差,我总是不带便服,反而是走到哪儿都背着沉沉的电脑,一有休息时间就写文字、录音频、剪辑音频……
深夜巡逻结束回到单位时,我也总是舍不得就那样睡去,此时直播节目已经结束,而我感觉到了深夜的寂静,不把这样的寂静用来录制音频真的是太可惜了,所以……
来红河支教伊始,很少再提及音频节目,因为开始有事做,学生叽叽喳喳的陪伴总让一颗原本荒芜孤寂的心充盈无比。即便这种充盈让我觉得自己粗糙了不少。
第二年,换了班级诸多不适,感觉自己的内心又开始荒芜杂草重生小情绪泛滥,深夜提笔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又不想侵扰他人好梦,于是自觉无常,发了删删了发……
我开始写不出自己最真实的心情,因为深夜总容易把我的情绪放大放大无限放大!原本只是有一丁点的不开心,但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甚至想失声痛哭,觉得自己身无所依心也无所依附。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于是造成了提笔的次数很多但更新的次数很少的矛盾,愈加觉得辜负了自己的初衷。
我与声音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前几天小马更文说,他要离开《千里共良宵》了,刹那间惊诧不已,随即眼泪模糊了双眼;昨晚是他在《千里共良宵》的最后一期节目,我完完整整的听了,总是笑着笑着就哭了,而他也在声音那头说:“咋们不煽情,好吧?要知道……”凌晨一点五十八分,当他说出那句“从此,深夜漫长,思念无声;从此,江湖路远,有缘再见”时,我依然不争气的哭了。
我知道这次告别意味着什么!不仅仅只是我与他的告别,更是我与青春的一场无声的告别,仿佛青春里的那些放肆和倔强到此就该结束了。
我不知道未来的《千里共良宵》会是怎样的形式,我也不知道那些曾经被真诚放在心底深处的声音还有没有可能再听到……
纵有万般不舍,凌晨两点一过,电波那头传来的只能是沙沙的寂静。
纵有万般无奈,你身边那些想要离去的人也不会因此就回头。
其实,人大概是可以孤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吧!别想得太悲戚,或许这种孤立的存在也挺让人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