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十五焦点第450天分享(2019.11.4)
今天读到一个故事,很受感动:
出生于江苏南通的王淑贞老人,活到了106岁,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她生5男8女,13个孩子,13个都是博士,全都是各行各业里面的精英。
这位伟大的母亲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01 身教大于言传
王淑贞老人虽然中学都没有毕业,但身教重于言传,她一生的行为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她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也算是一个大家闺秀,可是丈夫因为“太平轮”事件不幸殒命,失去了顶梁柱,家里彻底断了经济来源,全家14口人的重担全部压在这个弱女子身上,最穷的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亡离他们是那么近。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这个曾经的大小姐什么都肯做,帮人洗碗,洗衣,打杂,冬天河水冰冷,手经常被泡得刺痛肿胀,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
但是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她对子女的教育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就算砸锅卖铁拼了命也要让孩子读书,她知道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所以她的13个儿女无一辍学。
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当年,她已经62岁高龄,仍然刻苦努力学习英语,最后通过美国移民局的英语考试,并获得了永久居留权。
02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母亲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努力,孩子个个都勤奋努力。取得优异的成就。
在她的13个孩子中,有3位被评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就连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都写信赞誉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100岁大寿的时候,克林顿总统和纽约市市长还一同去祝贺她生日快乐。
李昌钰,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刑事专家,据说他的工资是按照10000美元/小时计算的。
他从警以来破获案件多达8000余起,轰动全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是他侦破的,可是这样一位牛逼的神探却说,在这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母亲。
神探李昌钰在上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不允许赤脚进校,他母亲东省西省给儿子买了双鞋。
李昌钰深知母亲买鞋的不容易,所以只有进校门时才把鞋穿上,平时上下学时,都是手拎着鞋赤脚走回家。
李昌钰从警官学校毕业后,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可是她却对李昌钰说:“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于是神探听信了母亲的话,取得了现在的成就。
03 我的感动和启示
一门出13个博士,的确是一个奇迹。寻着王淑珍这位伟大母亲的经历,我发现一些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朴素的道理。
母亲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王淑珍在失去丈夫,独立抚养13个孩子过程中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但是她不是把困难和辛苦说给孩子们,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不屈不挠的努力才是王道。反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没有自己享受着手机,电视剧的轻松,却要求孩子刻苦学习,挑灯夜战?我们在陪伴中,有没有抱怨“我都这么辛苦地赚钱,你还不好好学习?”从自身做起,做什么比要求什么,更能打动人。
今天早上跟一位妈妈聊了十几分钟。这位妈妈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她分享说,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能记住一张A4纸上的内容。我特别好奇,一个不认字的孩子,怎么能记住那么多内容。这位妈妈告诉我,她陪着孩子,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背,然后再全部串联起来。我问孩子把这些完成后,是怎样的心情?肯定很辛苦、很累吧?出乎意料的是,妈妈说,孩子很自信,很快乐。
孩子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支持和陪伴。
父母学历高低,不影响陪伴孩子。
接触过很多家长,说到无法陪伴孩子,都会归咎于自己学历低,无法辅导孩子。王淑珍老人,一个旧时代的女性,没有上过几天学,却把13个孩子培养成博士,成为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精英。如果你觉得这太传奇,可以仔细想想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我家邻居是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他养了5个孩子,个个都是大学生,他的大儿子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受到哥哥的影响,弟弟妹妹们都埋头读书,一个一个成绩优异,成了远近有名的“大学生专业户”。
教书是学校老师的事,育人是父母的事。如何孩子培养孩子精神品质,是父母要做的,而不是知识。
当您看完王淑珍老人的故事,对于子女的教育,有什么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