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书名就很吸引人。我们最缺的不是好书,而是具体有效地教会我们如何做到的方法。
我自己有个困惑,就是读了一些书,但是效果不理想,很难落实到执行层面,就算落实了,也很难坚持。然后就去报更多的班,但是依然学不好,恶性循环。
本书指出,知道了道理之后,不是马上去做,而是先找出可执行的方法,最后才是去做。知道和做到并不是紧密联系,还有一个方法的环节。
这本书归纳总结了为什么我们知道却做不到的三个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第一个原因,就是信息超载。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到这个课程不错就报了,还没等学完学透,看到别人报的课程也不错,又去报了。这么多课程,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作者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识。
应对的方法就是精要主义。重点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知识,间断性重复学习,真正弄懂,比学习新知识更有意义。
第二个原因,就是消极情绪。如果新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相矛盾,我们会习惯性用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新知识的问题,抵触新观点。特别是越是对这方面有研究,越是觉得自己很了解,也容易看出新观点的问题。但是,任和新的知识都会有他的理由,如果我们坚持抵触情绪,很难用平常心去看待。
破解的办法就是绿灯思维。具体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先接受这个观点,然后找出支持这个观点证据。这个我们习惯一开始就挑刺的思路相反。绿灯思维,是帮我们去找别人的理由,这个找别人的理由其实相当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当然,正面思考后,我们依然还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绿灯思维的作用在于通过强迫给自己换个角度的机会。
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作者提出,我们学完一个知识以后,要花十倍的时间精力去跟进。而我们往往学完就完了。
跟进分三步:定制目标,分解可执行步骤,反馈标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做到哪一步,完成地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调整。
总结一下,影响知行合一的三个问题是信息超载、消极过滤和缺少跟进,对应的破解方法是精要、绿灯思维和持续跟进。
猫叔说,不去做然并卵,但更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知道为什么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