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才知道什么是草原的羊肉。
说自己从小被羊肉喂大,真的不为过。不足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啃羊骨头的记忆。满头满脸都是羊油,大人们在那里笑成一团。出门在外,遇见老乡,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内蒙人都吃羊肉,特别是像我家一样。
每到中秋,父亲就会扛一只没有头,内脏被清理干净的羊回来。然后从羊腿开始剔骨,把肉和骨头分离开,这个时间,一般要3个小时左右。母亲早已准备好塑料纸,将剔好的羊肉卷在一起。一般,靠近羊皮的肉会卷在外面,将里面的红肉藏起来。当然,还有几大袋剩了3/1肉的羊骨头。
所以中秋,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一个冰箱,都被羊肉堆满了。这些羊肉,可以吃到来年的夏天。
草原的羊肉,让人难忘,是有道理的。
曾相继带好几波同学来草原吃羊肉。来之前,全部义正言辞的说,从不吃羊肉。走之后,都会问我,啥时候帮我带点羊肉。草原的羊肉不膻,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实则不然。草原的羊肉,嚼起来会有芳香的肉汁流出,那种清爽的肉香,不仅是鸡鸭鱼无法比拟的,甚至猪肉,也远无法超越。当然,前提条件是,这是正宗的草原羊。
在内蒙古的羊肉都好吃么,也未必。我私以为内蒙古的羊肉至少分为三类。最好的羊肉,是牧民在大草原放养的,吃草,吃沙葱的羊,而且至少放养2年左右;再次一点,是圈养,但是吃草料的羊,偶尔会出去溜达溜达;最差的,就是在养殖场,吃饲料和草料混合物的羊,这些羊,也被称为育肥羊,长得白白胖胖卖上价,才是重点。一般对外售卖的羊肉,养殖场的最为多见。只能达到羊肉不膻的效果,比如曾吃过锡林古勒盟出口的羊肉,肉质和肉香,皆一般。
想吃到正宗的草原羊,难。牧民向往城市,政提倡退耕还林还草。现在草原羊的价格,比市面的羊肉,贵50%左右。
只要肉好,什么做法都不重要。
内蒙最出名的菜肴,是手把肉。简单点,就是白水煮羊肉。当然,时间和火候需要大师傅来掌控。但手把较是有些腻人的,不宜多吃。焖羊肉是家里常见的做法。它的佐料稍显复杂,通常会包成一个作料包,然后在锅里加点酱油。和正宗的蒙古人相比,我们这些是在内蒙古居住的汉人,更喜欢焖羊肉一些。
但是,羊肉最方便的做法,其实是涮羊肉。只要抱着自家的羊肉卷,去加工店削个十几斤羊肉片,足够过年了。拜年的时候,很多家的涮羊头锅都会开着。有人来,就拿双碗筷,放几片羊肉,可以迎来送往好多波人。如果你手把肉只能吃一块,那么,吃涮羊肉的肉量绝队是它的三倍。全国人民的最爱。
属于地方特色的,还有羊杂、羊血和羊头。故乡人早上喜欢喝羊杂汤,配着油条。不管是羊肚子、羊肝还是羊心、羊肺,全部一口吞。我反而接受不了。只用羊杂汤沾点油条,其余的都交给父亲了。到重庆才发现,羊肉和羊杂价格居然一样,后悔多年剩下的羊杂汤。
羊血是我的心头挚爱,其实就是血肠。羊血肠很值钱,因为做工复杂。必须是新鲜的羊血,放一刻都不行。杀羊的画面本身就有些惨烈,旁边那个接血的人,就更痛苦了。血肠里没油是不行的,一般会加菜籽油和调料。有一次,我叔叔做血肠,油放的估计和血差不多。每次吃他的血肠,都要在肠子上扎好多洞,美其名曰——放油水。至于羊头,处理起来很难。一般都是在外面买好,回家炒大蒜吃,下酒特香。我母亲很勤劳,还自己煮过一次羊头。发现小商贩卖羊头,没少坑我们的肉。
远离故乡,冬至是最难捱的。心心念念都是草原的羊肉。暖胃、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