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倒七分满,到底有什么讲究?

静可洞察明鉴

古人以茶为媒下聘,作为男方向女方求婚的彩礼,现代人以茶为媒社交,靠茶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观看茶与心的映照。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一家金融公司的茶话会,参会人员是他们公司的VIP 老客户。活动开始时,业务人员首先简单介绍了他们公司的金融产品,随后听茶艺师介绍茶具、茶叶的种类、冲泡方法、品茶等。看着她优雅地拿起手中茶具与在坐的每位VIP 客户聊天,大家也不用像平时参加产品介绍会那样正襟危坐,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只是放松的享受茶最初的味道。像这样放下都市的喧嚣,品茶聊天,是一种最舒服的聚会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每位参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每个人的心也会更加的贴近 。

只见茶艺师静静地端坐椅子上,讲起茶的基本分类——绿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白茶(白毫银针)、青茶(铁观音、大红袍)、黄茶、黑茶(普洱)。

绿茶需要慢品,清香原味较好,不需发酵。一般用85℃水,不盖盖儿,2~3分钟就好啦;红茶是全发酵茶,一般用玻璃杯沸水冲泡,冲泡3~5分钟最好;白茶属微发酵,以沸水冲泡,泡的时间稍长一些,汤色为杏黄色;青茶是半发酵茶,也称为乌龙茶,用煮沸的开水冲泡后盖上盖子,等到茶水出颜色了就可以;黄茶是轻发酵茶,常用90℃水冲泡大约1分钟,再加些水至八分满,每一次不要喝干净,留下1/3的水再加水进行第二泡;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直接用煮茶器煮着喝就行。

香叶、嫩芽,半盏淳茶方寸润

随后,茶艺师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一片茶叶艰辛的采摘过程,我才知道茶叶从鲜叶到成品是由多少个采茶姑娘们汗流浃背的劳动换来的,一杯好茶从茶山来到茶杯的过程,才是真正完成了一片茶叶的生命之旅,这何尝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匠人精神呢?

同时,茶艺师还教大家如何通过茶的形状、色泽、香味来辨识它是哪种茶叶。在座的客户中不乏懂茶、爱茶的高手,纷纷交流了自己喝茶的经验。

最让大家感兴趣的环节是泡茶,泡茶之前的一系列工作: 准备茶具、备水、备茶、温具、置茶、洗茶、冲泡、出汤。

然后是分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那么,茶分好后,怎么喝茶品茶呢?同样也是有学问的——

坐姿: 上身坐姿端正,脊柱竖直,沉肩, 双腿与肩同宽, 坐在椅子1/3处。

喝茶: 左手拿杯以为礼、右手托杯以为敬,双手手臂抬起,尽可能放松肩膀,心境平和。

品茶: 观其色, 闻其香, 品其味。每杯茶,不要着急一口饮尽, 分三口慢慢品。品茶时把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才能更好的分辨出茶香。其实人生做事正如品茶一样,要静得下心,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就会有回报和收获。

修德养性净心灵

通过茶艺老师的解说,我才深入地了解了茶,了解朋友相约必饮茶,商务交流不可少茶,茶文化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甚至是国家礼仪,成为人与人沟通最恰当的桥梁和纽带。

我不禁想起了《心经》里的一段话:“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意思是说我们生活中对任何事都不要太执着,太放心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破除一切烦恼,保持一颗清净心,生活也就过好了。而品茶即是品人生,泡茶同样需要一颗清净心,将身、口、意与茶融为一体,茶的味道自然就好了。

一盏清茶,享一刻清闲时光

                  2019.04.21 伽人手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阿弥陀佛!诸位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共同学习受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感恩法缘殊胜!感恩法缘大慈!感恩因缘和合 !感恩...
    了悟菩提阅读 7,015评论 1 2
  • 中午我通过微信发了几篇我再三斟酌后认为不错的文章,发给正在外地求学的女儿看,有点心口不一的说要她指点指点。心里开始...
    秀火儒林阅读 3,655评论 5 8
  • 她是一只火凰,天上地下唯独一只,生来高贵,却独自忍受了几万年孤寂…… 他是千年前刚刚上位的腾蛇,传闻中,冷...
    巫攸阅读 1,735评论 0 0
  • “你你怎么了!”洛白大叫。 “没事。” “怎么可能没事,你的脖子都流血了!” “老身已经说了,老身没事。” “用不...
    简欲行阅读 1,5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