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四象限法则大家都不陌生,首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制定计划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有难度的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紧急会让人产生一种它很重要的感觉。原则上,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可以交给别人来做,或者干脆先放着。然而我们的做法却往往不是这样。
我的一位朋友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列了个清单分类,她发现自己有个特点:杂事优先。特别是紧急的杂事优先。我们由此讨论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婚后,尤其是有孩子之后,女人往往就淹没在杂事堆中无法自拔?
一般说来,杂事多数很简单,能迅速办完,然后你就可以从自己的办事列表上划掉一项,这是一个会带来成就感的动作,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但杂事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往往就此淹没在杂事堆中。
接下来一个问题:为什么重要的事情会延迟办理?
对我来说,因为重要的事情通常很大,不能迅速给我bingo的感觉,我需要用整块的时间来进行处理。巨大的工作量往往令我望而生畏。
那么:重要的事情不可以分解吗?划分成20分钟的小块,像做杂事一样迅速完成其中一块?
我认为可以分解。
那为何不分解?
一来分解有分解的代价,你必须在对事情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分解;二来整块时间有整块时间的好处,比如说我们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聚焦才能进入心流(flow)状态,也就是聚精会神状态;而心流状态下人的思维是可以高速运转,产出最大效益。
但是,就我个人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分解就意味着拖延。因为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我会至少两小时不动,只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硕博期间的高强度训练导致我的身体无法再承担这种负荷,我的身体对进入心流状态有极大的抗拒。另外,时间碎片化在有了孩子之后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所以,如果不能接受时间碎片化,又不会把大任务进行分解,我们就会一再掉进杂事优先,重要任务拖延的怪圈当中。